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2019-09-10 22:16戴晚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

戴晚霞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课外的体育活动中,实施各种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中,增加对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能力进行培养的项目。小学的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在小学的体育课以外,开展各项的体育活动相应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实施自我放松以及自我调节。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课外活动;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在十九大方针的正确指引方针下,对现代的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更加的活跃。在时代不断地发展的今天,小学的体育课外活动也要与时俱进,要强化我们的师生互动,并对以往的教学取其精华去其陈旧,进一步對新课程上的新标准尽快掌握,融入课堂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更精准的掌握知识。在课堂以外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彻始终,这些会直接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接受。

一、当下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当下的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学生更乐于自由活动。而传统教学模式中较为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往往忽略对学生的兴趣培养[1]。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教育的同时,指导教师进行的教育方式所体现的理念性也不强,这就导致了教学与被教学之间存在一种现实意义的矛盾性,学生处于这种矛盾性之下往往难以对体育活动存在极强的兴趣,更多的是关注自由活动时间,缺乏集体学习意识。指导教师在这种矛盾性之下,对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使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与体活课程并无明显差别,更无法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就许多小学体活课程而言,其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或者可以理解为并无明确的课程体系要求,这也导致了其教育观念不强,与普通的体活课区别不大等等,是导致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相关课程体系的有待完善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在教学中应更有实际压力,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升级,这都是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所必然经历的实施过程。但现实中,部分学校对于专业的教育课程仍需要先进的教育观念支持,实际体育活动课程中,指导教师对此较为缺乏,多数仍然按照陈旧的教学思想安排工作,这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课程时间落实状况不佳

部分学校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所计划的课程时间往往难以真实有效的得以实施,这是由于过去的“应试教育”中,将文化课成绩过分重视而导致的。但当下的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全方位素质,使人才能够更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体能要求也日益提升,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也必然要提升。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计划的同时,也作出了相应的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任务,但实际落实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其课程时间被占用的情况,致使大量的素质训练时间被文化课时间占用,而无法切实让学生得到课余的放松和锻炼,表现为课程时间落实状况不佳。

二、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校方加强课程落实的力度

在学校管理方面,消防应加强对课程落实的管理力度,使教学课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首先要保证课程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落实,才能进一步讨论课程的质量如何提高,对于部分教师的抢课占课现象,校方可以采取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其他科目教学计划等方式,使其占课频率得以缓和[2]。其次,在课程落实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对相关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进行素质考核和教案审核工作,使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更具有实际参考性,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以理论的支持。在课程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校方的监管力度是不容忽视的,其管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校也应重视自身的管理价值,为课程体系的完善表现出责任感与管理意识,才能对教育者产生督导作用。指导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积极超过对课内的积极性,更明显的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

(二)指导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

当代的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应具有教学上的科学意义,现代化的教育也更注重对人才的科学培养,加强人才教育方式的科学意义,能够使人才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逐渐享受于教学过程,从而对该教育活动产生乐趣。对此,相关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对当下教育领域中的有效培养模式进行深度学习,借鉴更具有科学意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断丰富自身的课程结构,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研讨,能够促使该课程的有效实施。所谓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实施的质量与状况,要想对相关课程的实施质量提供保障,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是必然的,故从教育者这一方面,加强其教育理论的培育工作,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优化方式。

(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学科,其根本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体能素质,这也就导致学生们在接受体能素质锻炼的同时,如果不具备兴趣学习,那么就会产生枯燥学习的感观,使原本充满魅力价值的体活课程变得生硬死板,学生在受培训过程中也不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和兴趣,那么该课程也就难以切实有效的落实,这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也就必然的出现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教育观念上,指导教师就应有所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上,指导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兴趣带动的学习模式下完成其锻炼任务,这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增强其课程的投入程度,能够在实际过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体育作为一门自身具有魅力价值的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在教育调研中,就应对其魅力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引导方向。

(四)对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小学校园中,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课外活动并不重视,认为体育教学的课外活动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玩耍,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课外活动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体育教师本身也没有对课外活动投入太多的职业热情,且没有这一教学内容下过多的功夫,使小学体育的课外活动起到的作用,没有发挥出他的真正的优势。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中紧张情绪进行科学的调节,发挥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展现出体育课外活动的各种魅力,让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喜欢上这门课程,并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对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更新,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考进体育课外活动中,并将体育精神发扬光大。

结束语: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将传统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转变,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与身体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开展课内活动,并且有计划的对小学体育的活动内容进行个性化训练与培养,再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中找出他们拥有的共性,展开科学的合理化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琳.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地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刘红芳.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包润岩.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166.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探析如何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措施
论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招生改革增加课外活动要求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构建西藏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创新模式研究
体育和艺术表演类课外活动对初中学生学业有积极影响
排队的奥秘
Applic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s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