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泉鱼落釜

2019-09-10 07:22刘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品味观察设计

刘敏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昼夜不息。”意思是说,生活乃写作之本,离开生活的写作,就如同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究枯燥乏味,难成佳品。只有引泉入溪,才能让创作的源泉奔流不止,进而池鱼满堂,釜中丰盈;只有用心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用心设计生活,才能丰富写作素材,进而才思泉涌,佳作频现。

关键词:观察;品味;设计

引言:

生活为泉源,素材如溪流,文章似泉鱼。只要生活不断,写作之泉就不会枯竭。可站在学生的角度,总有不少学生面对写作总是无话可说。是什么导致生活泉源堵塞、文章之溪干涸呢?究其原因,其一是缺少观察生活的方法指导;其二是体味生活的能力欠佳;其三是生活缺乏仪式感。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针对如上三大问题,笔者浚其泉源,引泉入溪,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探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生活——擦亮一双慧眼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生活犹如一个巨大的百宝箱,是色彩斑斓的,是多姿多彩的,它是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只有擦亮一双慧眼,学会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写作充实基础。

(一)五种感官观察生活。“观”,即看、查看,强调用视觉观察生活。“察”,即仔仔细细地看,考核、详探,强调调动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多种感官将生活记录在大脑中。调动五官观察生活,能将生活的片段如影片般刻画在脑海中,细节丰富,画面感强。对生活的观察越细致入微,习作提取材料时,场景再现就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真实形象地重现在脑海里。例如:在《找春天》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春草萌生、花红柳绿,用耳朵倾听莺歌燕语,鸟啼虫鸣,用鼻子嗅一嗅新翻泥土的味道,用嘴巴尝一尝鲜嫩清甜的榆钱,用手摸一摸随风飞扬的柳絮,春天就在五种感官的配合下,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刻在了孩子们的生活中。

(二)五种维度观察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几乎是在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中进行的,但绝不仅仅只有这两个维度。作为一个现代社会自然人的学生,是生活在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网络五个维度的。在家庭中观察生活,如叠被洗衣、煮饭烧菜,在病中感受父母的关爱,在日常感受爷爷奶奶的疼爱……在学校里观察生活,如庄严的升旗仪式、充满爱心的捐款义卖、节日文艺汇演、体育运动赛事等。在社区中观察生活,如邻里和睦、社区新貌。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四季更迭,观壮丽河山,赏古迹名胜。在网络中观察生活,如《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水滴筹网络捐款。

二、品味生活——提高敏感度

一个肠胃敏感的人,吃了不太卫生的东西容易腹泻;一个对环境敏感的人,可能会因花粉微粒而全身瘙痒;一个对天气敏感的人,可能在下雨天会周身疼痛。而对于写作素材积累而言,恰恰需要这种敏感度。生活敏感度是作家、教师的经验性提法,正如画家对色彩敏感,音乐家对声音敏感一样,一个写作者要对生活命啊。只有提升生活的敏感度,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分精彩。伟大的作家史铁生,因为身体残疾,只能在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但他对生活感知的触觉却异常发达,虽然因疾病常年卧病在床,但依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正是因为他拥有极高的生活敏感度。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拥有观察的眼睛、体验的心、思考的大脑,才能保持足够的敏感,敏锐地去感受生活,回应生活。

记得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秋日,我在学校门口值日,迎接学生入校。起先,一切如常,师生问好,鞠躬行礼,步入校园。忽的,一个白色塑料袋飘飘忽忽地随风飞入校门,值日生弯腰捡起投入垃圾桶,校门口很快就一切如常了,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到大海中一般,没有掀起一丝涟漪。值日结束后,我捡起那个被丢进垃圾桶的塑料袋,带着它走进教师,把即将到来的早读课上成了一节习作指导课。第二天,《塑料袋的旅行》《限塑令正当时》《塑料袋的诞生至消亡》等多篇佳作应运而生。

蒋学晶老师说:“上学的路上就有一百道作文题。”敏感度不高的人,生活在他的生命中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那一个个易失的顿悟和灵感,如同一粒粒珍珠,网眼太大是留不住的。让自己的心像布一样密起来,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素材,有太多的意义,等着我们去品味、去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的细节,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观察聆听这个世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三、设计生活——增强仪式感

普通的生活总是看似平平稳稳,一成不变,其实并非如此,每个平凡的日子其实都并不普通,四时变幻的节气、流传已久的传统佳节、特殊的节日、特别的活动……只要给这些日子以仪式感,这些日子就不再普通,它们就会成为一颗颗闪着光芒的珠贝,成为学生写作素材库里不断丰盈、源源不竭的泉水。仪式,使我们生命中的某一天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仪式,让我们关注并留住短暂生命中那些可以永恒的时刻,并被赋予一种特别的甚至是无法言说的意义,直至触及人的心灵。从心理学角度看,通过仪式产生仪式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暗示我们必须真诚、诚恳、专注、充满希望地对待某一日、某一事。这种自我暗示就会让学生不断地审视这些普通但并不平凡的日子,在脑海中刻下鲜活的习作素材。

(一)时令性活动

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新时代纪念日,一个学年可以将时令性的日子完整地度过一遍,如何抓住每一个时令性日子,把每一个时令性日子过出仪式感,这就需要为师者用心筹谋。

如:清明节的祭奠英烈、世界读书日的读书活动、中秋佳节制作月饼等。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其实应该成为一种仪式,它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将埋下一颗饱满的成熟的种子,并给它以期待。笔者所在学校曾在开学第一天,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开学红包大宴活动,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校长为进入校门的每一位孩子发了一个红包,红包里装的是老师给孩子的新学期期望等鼓励的话语。这种特别的仪式、特殊的红包,无疑在孩子们数次开学经历中,充满了特殊性与仪式感,在孩子们的写作素材库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主题式活动

为了对学生进行某一类写作内容的逐级深入系统训练,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主题式生活体验,以便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库,笔者在“如何写好参观(游)记”的写作模块训练时,曾进行了“刘老师带我游河源”的主题活动,利用周末时间,依次游览了河源恐龙博物馆、新丰江水电站、农夫果园生产车间、中山公园、太平新街等景区,丰富了生活体验。又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到郊外寻找春天的踪迹、在唐诗宋词中感受春情诗意、在书画创作中描绘春天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习作形式也多种多样:现代诗、记叙文,春意恣意绽放在孩子们的笔尖。

结束语:

泉源丰盈则溪水不竭,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积累素材,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才能谋篇章、抒真情、成好文。

参考文献:

[1]巫清平. 掘生活之源 引写作清泉——略谈写作素材的积累[J]. 语文天地,2016(3):52-53.陈红余.(2011). 我手写我心——浅谈如何让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11),15-15.

猜你喜欢
品味观察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有种设计叫而专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