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
纽约的曼哈顿是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顿是全世界高楼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在曼哈顿街上常年能看到阳光,还留有大量的公共空间。
19世纪末,很多地产商纷纷到纽约投资,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时建筑师的设计核心只有两个:把楼建得更高,以及把建筑面积做到最大。恒生大楼就是当时建筑风格的代表,它体积庞大、容积率惊人,不但阻挡了周边的采光和通风,而且冬季阴影面积多达2.6公顷,是自身面积的6倍。
为此,纽约市政府出台了 “1916区划法案”。其要求非常的简单:建筑越往高修,楼层面积就得越小。低楼层可以占据全部的用地面积,高楼层的面积就要缩小,要把靠近街道这一侧的空间让出来。特别高的楼,楼顶面积不能超过用地面积的25%。这样才能保证阳光从楼顶斜射下来时可以照到街道上。这本来是一个限制条款,但没想到的是,它居然让曼哈顿的建筑设计风格发生了转变,而且是变得更加美观。
1952年利华公司修建总部大楼时,建筑师干脆將大楼设计成一个长方体,大楼的主体只占地块面积的25%。空出来的面积建成花园。现今很多办公楼的设计风格都源于利华大厦。纽约市政府觉得这种做法很好。于是,在1961年又颁布一项法案,规则同样简单:建筑设计方案如果能够为城市退让出公共空间,就奖励20%的建筑面积。这个政策完全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建筑主动把面积让出来,修建城市公共广场。最极端的是花旗银行大厦,它底部10层都是镂空的,只保留了几个支撑柱。城市空间因此也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舒适。
回顾曼哈顿建筑的百年历史,最应该思考的是何为一个好的规则。好的规则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极其简单;第二,边界清楚。因为简单,所以规则容易被执行,能被一代代人沿用。因为边界清楚,所以规则不会限制创造,反而会激发创造。(摘自《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