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基
【摘要】学生学习成绩不仅与智力水平高低有关,而且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自身的非智力障碍往往是学生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内因。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现不良状态时,较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智力的发挥。本文探讨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惑,对此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教学措施。
【关键词】心理困惑;心理衔接;有效措施
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只有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时,学生的认知潜能才能得到更充分发挥,数学学习才能卓有成效。初中升入高中是一个较大的跨跃。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许多微妙的特点,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困扰。经过多年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我们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上面临挑战,而学习和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与心理断层关系密切。能否把握好这种心理衔接,是高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学、教材、学法等衔接的基础。为提高高中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初高中的心理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衔接的心理困惑表现
第一,懈怠心理。经过初三一年超负荷的紧张学习,身心透支,许多高一新生对学习会感到厌倦,再加上暑期长时间的休息,升入高一后,认为离高考还很远,学习上无动力,因此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第二,茫然心态。初三阶段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为考入高中而拼搏。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于未来比如说学业、发展,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对新环境的陌生,学业难度的陡增,许多学生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不知所措。
第三,自卑失落。大多数新生自我定位不准。由于“新鲜感”“理想化”等原因,有的新生入学前将高中过分理想化,以为事事都会十全十美,到了新学校后,发现不过如此,因而情绪低落;有些同学过去经常被老师赞扬,重用,进入高中后,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很难拔尖,也会因此灰心丧气。这样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第四,畏难心理。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结构严谨,知识点多、艰深,逻辑推理强,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高一新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还不太适应高中学习数学的方法,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不能有效学习和有效支配时间,从而出现畏难情绪。
第五,情绪困扰。进入高中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变化较大,加上离开了自己曾熟悉的初中老师、同学,部分住宿生则离开父母、亲友,在新的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比较融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导致心灵闭锁,情绪情感上就会波动不定,以致出现许多问题。
二、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顺利衔接的有效措施
第一,让学生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每位新高一学生都需要对自己有全新的定位。首先,新高中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劣势、优缺点。同时,要客观正确地认识他人的优劣势、优缺点,多与别人交流合作,吸收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规律。要基于自己现有的基础建立高于现有水平的正确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能够达到的。一是通过座谈、主题班会、经验总结等形式,让高二、高三乃至毕业生向高一新生进行现身说法,这对学生形成目标意识、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无疑是最有说服力和启发的。“最关键的一点是高中三年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执着追求,但不要盲目苛求自己,要平衡自己的心态,尽力即可。二是在高一起始课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渗透,激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告诉学生初高中学科在内容、要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使学生对可能产生的学习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对具体学科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引导学生科学制订明确具体、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三是推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执行学习计划,调整自我,实现学业目标。
第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调节情绪,正视挫折。家校配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发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定期开展心理课程,通过心理短片、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和各种组织活动中,感受自我的内心状态并学会自我调适。引导学生勇于面对现实,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让学生感受挫折也是一种历练,使他们能够正视挫折。
第三,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优化学习方式,化解学习压力。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感知、消化、改造,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并经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中数学的知识体系逻辑严密,内容联系错综复杂,需要学生自己去理清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很多学生仍然沿用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依赖老师,期望老师帮助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结论,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这种学习方式难以应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和同学发展一种正常融洽的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增加自信和力量感,塑造良好的人格,并在交往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诚恳、公平、宽厚态度对待别人。
参考文献:
[1]金依平.高中视野下初高中心理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8(3):68-72.
[2]张晓斌,先儒才.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衔接研究[J].中小学数学,2014(5):35-36.
[3]封香.初高中數学教学的心理衔接[J].岱宗学刊,2000(3):93-94.
[4]严云.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探究[J].数学之友,2011.
[5]霍淑蓉.绩优生初高中衔接过渡期心理问题的解决[J].德育天地:220.
[6]孙德亮.农村学生初高衔接心理困惑与调节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7(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