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海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中也逐渐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化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的便利,在教师备课中有所体现,而且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高效教法的应用也有所助益。此外,网络信息工具还具有帮助师生沟通,帮助教师发布课后复习提醒的功能,甚至在备课、教学、复习三方面也可以帮助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本文结合以上三点,讨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体育;探究
中小学体育信息化教学也是目前信息化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小学体育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讲解示范,同时也帮助教师高效备课,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信息科技,提升教师备课水平
体育教师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体育教师进行备课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需要将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材中教学要求充分结合,决定这节课具体讲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哪些是重难点等。信息科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这些备课工作,提升教师编写教案的质量和速度,提升教师综合备课水平。
例如,教师在进行针对“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内容进行备课时,为了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决定采用信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首先,教师利用了电子书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了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体育基础、运动爱好以及基本的健康状况等。然后,教师根据这些基本数据进行课程活动的安排,如教师将有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经验和基础的学生同没有此方面基础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体育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技巧方面传授给素质水平较弱的学生等。此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良好的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设计了班级中的小型比赛,用于课程教学末尾阶段的教学效果检查。总之,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等信息软件工具和平台,帮助了自身对体育课程的备课,提升了自身的备课效率和水平。
二、借助信息环境,提升技能讲解效率
据笔者观察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尽管电脑已基本都会使用,但能够熟练使用的并不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的很少,能够熟练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中更是少之又少。而现代信息化不仅仅是电脑的投影展示,更强调网络互联后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因为体育运功技能教学不仅体现在时间较短的室内或室外课堂上,也体现在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研究和练习过程中。所以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环境,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了解和把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快速接力跑”时,为了让学生高效地了解接力跑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接棒技巧,决定运用信息工具改善体育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在体育室内课堂技能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播放了在慢镜头下运动员进行“上挑式”和“下压式”的传棒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掌握在传棒时脚步的配合和速度的配合,以及传棒和接棒的技巧,然后在室外体育课堂进行练习。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同样通过电子书包教师端,将在课堂上播放的慢动作下的传棒和接棒视频,发放到学生端的电子书包中。学生在课下空闲时间,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和传棒、接棒技巧进行组合练习,提升了学生对快速接力跑中传棒技巧的掌握程度。经过本课教学中对信息工具的运用,学生基本在一周内掌握了快速接力跑中传、接棒的技术。教师通过信息环境的使用,提升了体育运动技能的讲解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信息工具,鼓励学生日常锻练
中小学虽然喜欢玩耍,但是对于专项的体育项目锻炼却没有良好的自制力,这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果的巩固不利。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方便信息交流和分享的信息科技和网络工具,提醒学生日常锻炼,提升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仰卧起坐”后,为了鼓励学生强化课后训练,通过班级中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微信群向学生发布提醒。因为仰卧起坐虽然容易让学生感到累,但是此项运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腹部肌肉,对学生跑步也有好处。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体能,为学生指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如每天三组,每组五个到十五个不等。然后教师通过微信群或者电子书包等平台,向学生发布每天训练提醒。学生在教师的提醒和自觉训练后,对于仰卧起坐的运动能力均有所提升,学生也逐渐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总之,教师通过结合网络科技的信息工具,提醒学生日常锻炼,起到了鼓励学生课后坚持锻炼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并在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应用。让信息技术工具帮助高效备课,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体育技能相关理论,在课下積极进行体育项目复习训练,让信息技术工具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兵,汤俊,肖莉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
[2]韩云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