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 要:数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教学实践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基础数学知识,它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种应用技巧,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与学生共同探索与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学生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崭新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稳固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很多簇新元素不断出现出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全面跟进一个学生的学习,或许不是难事。可是如果手握两个四五十人的班级,要全面跟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就有点为难我们了。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都不尽相同。解决的一个办法,就是分层教学。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数学成绩水平的高低,分成优秀层、及格层和后进层三个层次。对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采取同一个教学策略,必要时做些微调。优秀层的策略是“超前学习”,后进层的策略是“做有用的事情”,而及格层是我们核心关注的焦点,它的策略是“脚踏实地”。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图形的对称》这一课时,我会构造这样的一个情形,拿一堆积木搭成常见的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讓各个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来,我会进行检查。优秀层的学生可能很快就找出来了,我会立马检查,然后让他们寻找更难的题目去做;后进层的学生可能会对着积木图形发会呆,我会时不时地提醒他们想想对称的特征,或者直接告诉他们特征是什么;及格层的学生可能起伏不定,我会留心观察他们犯下的错误,分析出错的原因,寻找改正的方式。由此看来,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的数学比较贴进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新课程改革后它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情绪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方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教学环节。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七巧板的制作活动,使他们对“平行、垂直”概念有所认识。在与其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在拼摆各种七巧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让他们在自由合作的环境下进行制作,并在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从而体会到一个大正方形折叠后得到了面积相等的16个小三角形,为后面研究七巧板中七块图形的面积关系做铺垫。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把数学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课程由于其自身的逻辑性,往往使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显得沉重压抑,而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在新课标中提出,数学学习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之间应当是自主学习、积极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为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直接陈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点,而是随机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自己说出所在位置的坐标。一位学生高兴的回答道,第五排第三列;第二位学生回答道,第三排第二列;第三位学生回答道,第二排第一列……然后,我会向学生们抛出一个橄榄枝:“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道:“他们的位置不同,方向也是截然相反的。”“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能具体地说出列数吗?你们可以自己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得出结论,他们的位置是这么表示的:(5,3)、(3,2)、(2,1)。“表示没错,从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都能用一对排列整齐的数组成,而且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作为由两条交叉的数轴交点,对于平面中的点我们也同样可以表示出来。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刻的认识下平面坐标系,它与我们刚才的知识紧密相关。”这样,我通过这样让学生可以参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为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了基础。
总之,为了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教师要不辞辛劳地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只有另辟蹊径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认知数学,才能拓宽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让数学这门学科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魏春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9(16):53.
[2]武宗贤.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模式[J].学周刊,201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