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
摘要: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受到全球化影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环境越发复杂、多变,本文将针对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改善教育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完善
引言:高职院校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因此,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育生态系统,有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思政意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帮助。
(一)针对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含义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更替、文化的发展,人类自从跨过阶级社会的大门槛后,思政教育就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内部的所有元素都会制约、影响思政价值、功能,而高校思政教育学科的核心组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科技文明及工业文明的冲击、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话题,同时生态学理念也孕育而出。
所谓思政生态环境,即“组织思政教育后出现的所有效果所引发的内部、外部影响要素关系之和。”同时,社会生态系统包含思政生态系统,并对思政教育的开展、活动的组织效果产生了影响。因此,为了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站在长远视角考虑问题,积极树立科学的“思政教育生态观”。[1]
(二)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问题
1、学校及家庭教学缺乏统一的目标
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包含家庭教育系统,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系统作用,有助于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过目前诸多诸多家庭缺乏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性格形成的过程受到了负面影响。比如,当前高校生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过分溺爱、关注子女,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再比如,部分家长仅对学生考试成绩关注,遗漏了子女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2、学校和社会教育价值取向有差异
受全球一体化影响,东西方文化实现了快速交融。同时,利己主义、投机主义等在社会中的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对高校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高校致力于基于集体主义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品德、能力全面健康发展;但是,社会教育中的利己主义、自我价值实现思想的存在,使双方产生了尖锐矛盾。[2]
3、高校缺乏协调的思政教育过程
高校教育者、高校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体,对教育效果产生了实际影响。但是,高校思政教育执教者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教育,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受到互联网等技术影响,学生往往会主动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分析事物,所以已经建立了看待事物的自主观念;因此,在强制教学下,无法有效协调双方关系及思政教育过程。
(三)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方法
1、积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生态
社会生态系统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要积极结合两大系统、增加双方互动频率。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内部要积极的和社会生态展开互动、交流;受到社会生态的改变,高校思政生态系统也要及时改变,这样才能确保双方的一致性,才可以提高高校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二是,公平、民主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要围绕核心内容改善学生在社会及经济现象分析中对思政手段的利用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面对社会生态的改变,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要做好教育内容的创新、调整,从而保证政治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让高校思政和社会生态活动效果得到完善。
2、完善高校思政内部生态互动效果
首先,高校应积极协调思政教育生态过程,加强内部是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与相关部门联系的紧密性;同时,应及时更新思政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氛围的民主性,利用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法发挥模范标榜作用展开思政教学,使高校生日常活动融入大量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善自身的思政水平。
其次,高校要积极构建、完善思政教育主体,要在思政教育中合理利用思政理论课这个主阵地,要科学选择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课题,发掘思政理论课教学价值。
然后,高校应完成专业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积极发挥辅导员具备的思政教育功能,并降低其日常事务工作量,使其投入更多精力开展思政教育。
再次,要发掘党团组织利用价值,要在高校生思政教育中合理运用校园文化、网络系统等。推动高校各部门、思政理论课等携手展开思政教育,同时高校应秉持“大思政”教学理念展开立体化、全员育人等的教育教学工作,完善教育氛围;还要将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教育融入高校生专业教育之内,改善高校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工作水平。
最后,应结合时代发展现状、特点等,科学规划高校思政教育教材内容,使教材符合学生真是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及内容的认可性与接受程度;同时,高校要提高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关注度,要结合人类思想及认知习惯发展的客观规律,改善思政教育方法及内容的生态适应性。
只有满足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内部适应性要求,才能保证思政生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才有助于解决思政教育问题、改善思政教育效果。
3、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教育方法,满足教育需求
首先,积极运用心理疏导教育方法。一是,思政教育者要对学生心理状态、思想理念进行关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思想政治观念的改变、心态的波动等引入科学的方法展开针对性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消除或纠正错误的思想等。二是,思政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沟通,决不能单方面的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阐述自身想法并合理进行纠正。三是,思政教育者要结合语言型和非语言类疏导方式展开思政教育,如直接进行疏导或间接进行疏导;或使用认知方法亦或是塑造情感、意志等方法,从而满足思政教育需求,有效解决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积极运用道德认知教育方法展开教育。道德认知教育法強调健康、互动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道德认知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建构科学的道德认知教育观念。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要重视对教育过程的管理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意识,完善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教育中传统理论教育的不足。[3]
结束语: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才能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和谐性、改善思政教育质量、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思理路[J].詹鹏,王崎峰.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述评[J].司忠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3)
[3]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刘阳.中国校外教育.2017(06)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