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荣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降低,对于依托本部办学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独立学院学生在各类考试出现了大量不合格现象,对于期末和补考没有通过的学生,各高校开展了重修课程。重修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校风、学风、考风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独立学院重修的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重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扩招。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整体高校生源素质下降。对于依托本部办学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主管理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大量的考试不合格现象。对于期末和补考都没有通过的学生,各高校陆续开展了重修课程。目前,重修已成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校风、学风、考风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独立学院重修的管理、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讨论。
一、目前独立学院重修课程的运行模式
首先由教务处根据学生的期末和补考成绩确定需要重修的学生,然后把这些名单分发给各学生所在院,然后由带班素导通知给各相关学生报名登记重修。教务处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安排各类课程的重修形式,然后反馈给各开课院系安排授课,课程结束后,由任课老师根据重修学生情况经过统一考试、作业、实验等情况评定学生成绩。重修形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单独开班重修。对于达到20人以上的课程进行单独开班学习,此类课程一般为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等。开班的课程通常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的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日的白天上课。课程结束时由任课老师出题考试,考试时间为最后两次课,考试形式为随堂。
2、跟班上课。对于达不到开班的课程,安排到下一届相对应的班级跟班学习,并参加该班该门课程的统一考试。
3、导读。此类方式主要是针对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班学生,这类学生达不到开班人数,并且有的学生因为到单位实习等各种原因时而不在学校。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各开课院系安排老师对该类学生进辅导、答疑和布置作业完成。
二、独立学院重修存在的问题
重修是对部分学生的部分课程开课,形式多样,管理模式也不统一。在历年的开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风,考风等。
1、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修课程一般在每学期的第二、三周开始报名,第五周正式上课,开班的学生一般在十五周左右结课,授课学时一般为原课总学时的1/3。每次报名结束后,总有部分学生补报,开课的课程考试时甚至考试后学生才来上课或要求考试。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收到通知,不想重修等各种原因,因此在重修管理中总是存在着补报、漏报甚至是错报的现象。
2、重修上课时间与正常教学上课时间冲突。重修单独开班的学生,授课时间都在平时学习时间的晚上和周末,大多与正常公选课,实验课的授课时间相冲突。跟班到下一年级的学生课程也与正常上课的理论课程冲突。还有的学生认为跟班重修面子上过不去,干脆就旷课,逃课。重修课的授课质量得不到保证。
3、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的欠缺。学校和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认为重修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也把重修误解为重考或刷积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申请了重修,办理了相关手续,考试就能通过,目的只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开班的学生由任课老师单独出卷,考试时间为最后一次课的随堂,试题难易程度基本按照学生能够过关为标准出题。导读学生的成绩更是难以把关,一般都是按照老师辅导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做好试卷或作业等交给老师,缺乏监管。重修学生的教考模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考风。
三、独立学院重修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探讨
1、加强重修教学管理力度。做好重修预防,在新生入学阶段,加强学生思想德育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重修课程的管理等同于正常课程,制订行之有效的重修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网上重修报名制度。让全体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重修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探索多途径的重修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开设网上课堂,把重修老师的电子课件或声像教学资料等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在线学习或下载自学。建立重修学生交流群,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与老师在网上交流,进行辅导、答疑。采取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开展重修教学,这样,在时间上和精神上都能够缓解学生的重修压力。
3、严把教考质量关。把重修纳入正常教学管理体制,重修制度写入学生手册中,制订行之有效的重修管理制度。重修学生的教教考制度与正常课程同步管理,如实行听评课,师生互评课,教务部门采取不定期抽查上课情况等。开班的学生不单独出卷,与正常课程同步考试。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重修,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提高独立学院的重修课程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也是老师和学生思想提高的過程,对高校的校风、学风、考风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舒 独立学院重修问题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J]2014(4)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