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范围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对多种教育方法与思想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效果。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其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数”;“形”
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并不够理想,欠缺对于新型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效利用。而数形结合思想的推广,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能促进思维结构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对数形结合方法形成更为高效的利用,值得我们深思。
一、通过“形”认识“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引导学生认识数,使他们形成准确的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图形,引导学生对数字的初步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字含义,学会利用数字对事物进行表示,以图形所具备的清晰对比效果使学生形成“多”和“少”的概念;利用计数器、小棒以及数位表等,使学生理解各数位中数字具体表达的意义,从而深入理解数的由来与构成;利用数轴,使学生明确数和数间的联系与顺序;利用线段图、圆形以及正方形等,使学生理解小数、分数的含义与性质。借助于形,能让学生更为直观而形象的感受数量关系,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比如在“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小方块展示数字,通过几何图形,使学生了解10个1为10,10个10为100,10个100为1000,不仅充分认识到“1、10、100、1000”这四个数字的概念,又能较为直观的感受到“十进制”中数和数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具体的表象,为后续比较与计算的教学奠定基础。
此外,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够使学生了解数量单位知识,比如时间单位与重量单位,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继而使自己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比如在对“24时计时法”内容的教学中,由于该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属于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数学教师可以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多媒体设备等对时针在24小时之内的变化进行演示,并融合太阳与月亮等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性物体展示白天与黑夜,使学生明白一天当中有24个小时,0时至12時是经过了半天,也是从黑夜变为白天的过程,12时为上午结束,下午开始的节点,13时至24时是从白天变为黑夜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时针在转动第二圈后,需要在每个数字上加12时的知识内容,为他们对24时计时法的准确计算与利用形成铺垫。
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小学生认知特征,“形”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能够贴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对其学习欲望的激发非常有利。“以形助数”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具体形象使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及其性质,体会它的含义,利于学生代数思想的初步形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通过“形”运算“数”
利用图形展开对数的计算,能够使小学生对算理形成更好的理解。数的运算需要以数的认识为基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对耗费大量时间去解决与生活联系不大问题的学习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数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通过学习充分理解运算过程背后的算理。例如,利用小棒等事物对整数运算定律的演示;利用圆形、正方形的平均分了解分数运算法则;利用集合、线段图等较为抽象的图形探寻数和数间的运算规律。利用“形”巧妙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所蕴含的规律与法则。在此过程中,学生边做边学,不仅充分领悟到了“形”和“数”各自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又起到了简化问题解决过程的效果。通过“形”运算“数”是对具体到形象规律的遵循,结合图形直观的特征,清楚地描述复杂的数量关系,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对于数学意义的内化效果。比如在“进位加”一课中,对“35+37=?”的计算,可以利用小棒对其运算过程进行演示,1根小棒代表1,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代表10,其个位数字之间相加为5+7=12,每满10根捆成一捆,还剩余2根小棒。其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3+3=6,也就是6捆小棒,各位和十位相加便得到7捆小棒与2根小棒,也就是72。使学生在其中理解“进位加”运算的过程,从而了解“满十进一”这一算理,对其今后对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基础。
三、通过“数”认识图形
在引导小学生认识图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等,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图形特征与性质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图形性质形成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内容中,可以利用数字抽象出图形之间的共同属性。利用边、角、高、底等特征对三角形进行描述,使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图形特征的测量与计算,实现对几何图形性质的准确描述。比如在“长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可以利用1、4、4、这几个数字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特征,也就是长方形中有一个面,四条边,四个顶点,使长方形特征和数字之间形成联系,从而实现对长方形最为典型特征的描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与长方形相关十分具体的表象,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计算这个花坛的周长与面积。解:花坛周长=(100+50)×2=300米;面积=100×50=5000平方米。利用数字对长方形长度与宽度进行表示,便能计算出它的周长与面积,利用以数解形的方式在日常生活当中抽象出图形,从而以数字展现图形基本属性,使学生强化对于图形意义的记忆与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有效利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使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俞永珍.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