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预算会计遇到的现实问题着手,分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顺利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关键词: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构建了崭新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预算会计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
资产方面,预算会计无法提供政府全部资产信息,对外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等资产状况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负债方面,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承担的现时义务,或有负债、政府隐性债务未能披露。
(二)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收入费用信息,不能准确核算成本
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原则,通过预算收入、支出、结余记录和反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准确区分支出和费用,不能准确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三)无法提供信息完整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2018年新《预算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预算会计编制部门决算报告,反映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资产与负债、收入与费用等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家底”。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核算方式、内容发生明显变化
行政事业单位在原有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单一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实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汁平行记账模式,有效拓展了核算区域,健全了政府会计体系。
1.同定资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引入了财务会计核算理念,以同定资产原值、同定资产累计折旧、同定资产净值科目反映同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同定资产增减变化时,计提折旧时点规定不同。
新旧会计制度对同定资产核算方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购买同定资产。基于原有会计制度核算,购入同定资产时,借记“行政支出/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同时,借记“同定资产”,贷记“资产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一同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时,不做会计处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财务会计处理:购入同定资产时,借记“同定资产”,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按月计提折旧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贷记“同定资产累计折旧”:预算会计处理:购入同定资产时,借记“行政支出/事业支出”,贷记“资金结存/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按月汁提折旧时,不做会计处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同定资产处置时,原有会计制度通过“同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同定资产处置业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取消“同定资产清理”科目,新增“资产处置费用”科目核算同定资产处置业务。
2.待摊费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引入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口径核算费用,费用按照是否在本期耗费、而不是在本期是否付款为标准来确认本期费用。待摊费用是用于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的费用,如预付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等。按照摊销金额,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
3.财政拨款收入,原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使用“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核算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收入”核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补助款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使用“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科目核算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二)资产价值信息更为真实准确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设置资产的备抵账户反映资产的损耗价值,从而进一步提供资产的净值信息。例如:增加“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备抵科目,如实反映权责发生制下资产的损耗价值。
(三)负债范围更加全面完整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财务会计负债范围增加了“预计负债”,核算单位对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而确认的负债,如未决诉讼、对外担保等。
(四)提供成本信息,助力绩效管理
预算会计反映的是预算收入、支出、结余,核算对象是政府预算资金的流动,关注资金流量而非发生的成本。对于政府实现的特定目标,因成本信息缺失导致无法衡量所发生的成本耗费,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和管理的需要。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成本信息应当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評价的关键性财务指标。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的财务会计通过费用类科目归集行政单位的运行成本和事业单位的项目成本,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衡量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强化了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报表披露的项目和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拓展,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披露财务状况,通过收入费用表反映绩效管理信息,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准确反映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
四、精准施策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为顺利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我区财政局积极施策,紧扣学习培训、制度规范、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效推进了政府会计制度的新旧转换。
(一)精心计划部署,深入调研需求
为推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落地,区财政局积极响应深圳市财政局号召,科学制定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转换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强化服务等方面部署。为核实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需求,区财政局组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召开专题调研会。会上,财务人员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和困难,区财政局积极回应和解答,帮助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二)认真学习领会,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为全面、精准理解和掌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相关知识,邀请行业学者、专家授课,组织全区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掌握新旧会计制度转换衔接要点、会计科目新旧差异及财务报表编制等知识点。同时组织开展内部学习交流,分会计实务模块轮流讲课,以讲促学,专题讨论,搭建了一套贴合本区财政财务管理实际的政府会计科目体系。
(三)升级财务系统,做好新旧转换衔接
及时组织预算单位进一步清理核实非流动资产、往来款项、在建工程等,为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确定软件升级供应商,及时升级、改造原有财务系统,搭建新会计科目体系,设计凭证、报表格式,实现年末、年初余额顺利衔接过渡,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因引入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产生的复杂性以及“平行记账”带来的工作量,区财政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支付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里设置凭证采集规则,实现“智能记账”,900日常支付业务量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有效简化实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效卒,为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科学编制指引,规范会计核算
为规范预算单位日常业务活动,切实履行会计核算职能,区财政局对常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核算进行梳理,统一核算口径和标准,因地制宜编制了《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指引》,深入浅出,清晰明了,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推动预算单位顺利实现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五、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颁布和实施的,意义重大。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将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葛晓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国家审计的影响研究[J].企業科技与发展,2019- 02 -10.
[2]王小红.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差异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8-06-15.
[3]黄亚波.政府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06-25.
作者简介:
陈健慧,深圳市坪山区财政评审中心,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