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中摄影色彩技术浅析

2019-09-10 04:05:48朱虹王志新谷玉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新媒体

朱虹 王志新 谷玉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当前,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数字化的摄影技术等的支持下,新媒体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如今,得益于数字化的摄影和摄像技术已然超越了传统摄影的光学和化学的理论基础,我们虽然可以不顾一切地去拥抱所有人都能做摄影的新媒体时代,但是人们欣赏摄影作品的品味、眼光和要求从来没有下降过。

关键词:新媒体;摄影色彩技术;数字化摄影

中图分类号:TB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7-0192-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media era has entered a new media era. At present,with the support of high-speed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and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the new media is showing blowout-like development. Today,thanks to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camera technology has surpassed the traditional optical and chemical theoretical basis of photography. Although we can desperately embrace the new media era in which everyone can take photos,people’s savour,vis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appreciation of photographic works have never declined.

Keywords:new media;photographic color technology;digital photography

0  引  言

傳统摄影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而新媒体视域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更加现代化,色彩更加明亮、强烈和清晰,使得人们的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有了更强的共鸣。因此,新媒体视域中的摄影色彩更符合大众的品位和要求,实现了每个人都能做摄影的愿望。本文简要地对新媒体视域中摄影色彩的技术做了一些分析。

1  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利用

在新媒体视域下应充分地将数字化技术利用到摄影当中去,控制好色彩的色相,要求冷暖对比适中;另外,也需要控制好高低适中的亮度,以及适中的饱和度。充分用画面色彩去表达和彰显摄影者的内心情感。并且做好当下新媒体视域的数字化摄影视觉色彩语言的创新,运用好高端、前沿的4K、8K和裸眼3D等数字化摄影技术,以期实现强烈、鲜明的视觉冲击,通过色彩画面感受到艺术美感,让人们产生一种感叹,由数字化摄影色彩技术所带来的奇幻世界,也能让人们主动从蒙太奇语言中进入梦幻的摄影作品当中来,只有这样,摄影者才能通过自己主观的内心情感和色彩意向,去抓住人们的眼球和灵魂[1]。

2  色调的数字化处理

传统摄影当中的“色相”概念是从绘画艺术中所汲取的,因为绘画当中的色相代表着绘画作品的整体色彩布局,在作品当中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相互协调成就了总的色彩构成。从绘画艺术当中引申出来的“色相”在摄影作品当中演变成了“色调”。比如在赏析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暖色调”“黑白色调”,或者是对某一优秀的作品做赏析时说该作品灵活地运用了“蓝色调”或者“红色调”,这样的话语都是在说明,摄影作品中,画面的某种色彩占着相对优势,在与别的色彩相互搭配之后形成了整体协调的一种“色调”。而在新媒体视域中,我们在“色调”的运用上有了不同于传统的光学和化学的摄影技术,就是因为能够对摄影作品利用数字化技术加以处理,艺术加工会更方便和直接。摄影是一瞬间的事情,在如今人人可以做摄影的时代,能抓住这“一瞬间”的才是真功夫,在一瞬间抓住构成整个画面的色彩,将其作为基础色调,是每一位摄影家在利用数字化摄影技术时所要掌握的本领[2]。

因此,从绘画当中引入“色相”概念之后,在新媒体摄影当中,其含义大致上和绘画当中的含义有一定的契合性。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摄影者在追求某一种色调效果的时候,其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和画家所用的是截然不同的。在摄影的技术层次上,色调的统一构成不是一种因素起了作用,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多种因素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被摄物的颜色特性,和拍摄时的光线效果,以及拍摄场景和道具的使用。

3  更艺术的人为颜色组织

随着数字化色彩技术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求得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在摄影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对于被摄体的颜色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人为布置的,摄影家、导演都会有选择性地布置拍摄场地以实现某一种期望的色调,人为地抹除扰乱整个画面布局的道具,规避掉不和谐的颜色,进而将统一和谐的人物、服装、道具加入进去。在拍摄过程当中,严格控制进入摄影区域的色彩。比如,在拍摄粉红色系的广告片时,首先要设计出粉红色对应的粉色系是哪一级的粉,确认符合创意的淡粉还是玫粉,对于拍摄场地当中所构成粉红色的道具、服装和场景都要有搭配的选择。只在粉色系当中选择拍摄物,避免其他色彩大面积地出现,并且只让粉色系或者浅色系的颜色进入画面,在利用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同时通过人为的颜色规避,可以使得拍摄作品更有艺术性和统一性[3]。

4  影调的掌控

这世界上所有有颜色的物体都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物体的色相、物体的饱和度、以及物体的亮度。如果将其颜色褪掉,物体就只剩一个特征,就是其亮度。对于只具有亮度的物体,其颜色从有色变为无色,简而言之,就是变为只具有亮度的,并且只有黑、白、灰颜色之间的物体,我们将其称之为利用反差构成的各种无色颜色的物体,但是无色颜色的物体与有色颜色的物体同样都可以组成相互对比和互相关联,进行明暗亮度变化程度对比,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画面景物的调子,在摄影当中被称之为影调。

影调是指摄影画面当中的黑、白、灰颜色所占的比例关系。如在摄影画面当中占优势的影调为黑色,那我们就将其称之为低调,因为是以暗部为主;而相对颜色没有这么暗的,比如说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的调子,我们将其称之为高调。以有颜色的影调来说,能恰当地拿捏有颜色的色彩和没有颜色的黑、白、灰色彩之间的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在拍摄高调的或者低调的、有色彩的作品时,有一项技能必须学会,也就是找出每一种颜色相对应的黑、白、灰的色阶。比如,在广告片的拍摄当中,如果想拍摄橙黄色系的高调时,首先,先找出橙黄色系当中所对应的灰是哪一级的灰,再确认符合其所需的高调的橙黄色。在拍摄过程当中,对橙黄色所对应的场景、道具、服装都要有目的地去选择。只能在橙黄色系当中选择道具,避免其他色彩的景物大面积的出现,其次就是允许让对应灰度的橙黄色及其以上亮度的橙黄色和白色等物体出现在摄影画面当中。

而在影视作品当中,其影调的构成旨在将摄影画面当中的被摄物色彩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地构成为整体的、统一协调的造型,这也是在当前影视摄影技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极大地升华了影视作品的主题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此种手段还有助于探索作品中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化摄影技术,也可以成为新媒体时代多方位传播的重要基础[4]。

5  饱和度的控制

在当今的摄影作品当中,新媒体视域色彩的饱和度控制俯拾皆是。对饱和度的完美控制可以直接让摄影作品的质量提升一个高度,使其告别以前的“浓妆艳抹”。而在影视作品当中的饱和度控制,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后期处理的,我们称之为“消色”。当今新媒体视域下的消色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为了使摄影作品的风格和品味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对后期色彩的饱和度处理程度可以从10%~90%不等。但是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消色处理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将其和摄影作品的整体色调做到统一协调。当前的摄影作品中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消色处理的有偏黑白色的冷色调,也有偏橙红色的暖色调。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摄影作品进行饱和度控制可以使其色彩反差小,饱和度低,可以让其色彩比正常还原的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使整体画面之间的对比没有那么强烈,显得更加和谐统一[5]。

6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视域下的摄影色彩技术应用更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迎合了当下的时代发展需求,符合人们指向的技术和制造。当下是一个人人皆可做摄影的时代,但也不能缺失摄影家的追求和抱负,而对于新媒体所带来的新鲜的情感和情怀,人们还没有那么容易去形成。所以,每一位有抱负的摄影家都应该正确看待新媒体视域下的数字摄影技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地去看待数字摄影技术对人们审美心理的影响,并且报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其中,去给大众拍摄出更好的作品[6]。

参考文献:

[1] 王进力.新媒体视域中摄影色彩技术浅析 [J].新媒体研究,2015,1(20):23-24.

[2] 王淼.初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色彩构成与创新 [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74.

[3] 陈康.小议新媒体冲击下的纸媒新闻时效性 [J].传播力研究,2018,2(13):114.

[4] 何帥森.论现代构图技法对数码摄影的影响 [J].高教学刊,2015(12):101-102.

[5] 何桂彦.可为与不可为:“大数据”对美术研究领域的介入 [J].美术观察,2017(11):7-8.

[6] 古哈朱,曲任飞,李文良,等.使用双侧闪光灯摄影比色技术对上颌中切牙进行比色的可行性研究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5):743-748.

作者简介:朱虹(1982.0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教师,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广告学;王志新(1970.10-),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广告学;谷玉(1990.0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转型与质量建设办公室干事,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学、教学评估。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4:11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6:28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5:23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2:01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0:23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