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对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应对我国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重大举措。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加强教学思想更新,充分遵循素质教育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中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这是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途径。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必修一的阅读文本为载体,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当前高中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面临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时,要能够充分重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围绕新课改精神对语文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创新,在探求语文教育新思路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尊重学生主体,树立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文本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思维能力。但很多教师在教学备课时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针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做出详尽的预设,这就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研读教材,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
比如,在教学《雨巷》这首现代新诗时,教师可以基于高一学生的既有认知学情和本诗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蕴美;在内涵解读中品味诗的思想美,培育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在诗歌的整体教学目标引领下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诗歌,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形象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思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除了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基础知识掌握,更要能够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语文思维品质的养成,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在阅读课堂优化中渗透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整合学习资料呈现鲁迅人物和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等拓展学生视野,在问题任务的呈现中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品读课文句子,在品读体悟中认识到反动政府的残暴,学习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梳理写作思路,把握语言特点,体悟思想感情。
三、布置阅读练习,习题演练中强化知识迁移
阅读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获得思维拓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材文本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通过布置阅读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在反复的练习与巩固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有效提升。
比如,在学习完《祝福》一课后,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三要素,能通过分析三要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我在课后的阅读练习中节选了这篇课文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清晰呈现“人物形象”,在不同的角度拼凑出完整祥林嫂形象的勾勒过程中剖析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对人物塑造的高潮技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其他小说类鉴赏分析,在课内外对比鉴赏中巩固学生知识技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写作实践,写作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写作实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在课堂中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在写作实践的有效强化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写作知识和技能,以此内化学生课堂所学写作技巧,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必修一的习作专题内容,在阅读课堂中借助教材范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方法,让学生在教材资源积累和生活经验体悟中自主写作练习,在作文中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运用上,完成习作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反复修改,让学生互相点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反复修改中实现文章写作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求有效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在长久的教学坚持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阅读练习的精心布置和语文习作的强化实践中着手,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拓展语文思维,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常文俠.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04+306.
[2]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