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布支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和专业资本集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工作指南的通知》提出,着力支持打造“龙头企业+孵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早在去年8月,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支持打造特色载体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实施方案》也提出,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提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质量与效率。“龙头企业+孵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的建设发展,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质量与效率,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龙头企业+孵化”新型载体发展迅速
在技术和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为了增加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寻求新盈利点,许多龙头企业开始推进创业孵化。多年前,谷歌、微软这样的跨国行业龙头企业已将创业孵化视角延伸至全球,设立了多家创业孵化器。
当前,海尔、腾讯、阿里巴巴、58同城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和项目在技术、资金、人才、客户等方面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合作,带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成长,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发展。
一些孵化器毕业企业也薪火相传,加入“龙头企业+孵化”共生共赢生态队伍。中关村丰台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毕业企业北京京卫国康医药有限公司盘活闲置场地,创办京卫生物科技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共享实验室,并开展投融资等各种业务模块的深度合作;重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毕业企业猪八戒网,通过众包的方式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已在全国建立几十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从孵化器毕业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则开办粒子空间,将讯飞的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服务平台向广大创业团队和企业开放。
在“龙头企业+孵化”模式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依托技术平台和产业资源优势,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带动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产业链建设专业孵化器,发展专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探索独具特色发展模式
当前,在“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下,部分区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其中,广州开发区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3种专业孵化模式,推动冠昊生物、金发科技、達安基因、毅昌科技等12家孵化器毕业企业利用自身的专业、资金、人脉、经验等优势,建设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园、华南新材料创新园、达安创谷等专业孵化器,对本行业内的小微企业进行孵化,带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较强影响力。
其中,内生孵化模式鼓励员工内部创新,促进创新型企业形成裂变效应。外延孵化模式挖掘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产生强大的创新创业聚变效应。协同孵化模式是成立产业园并孵化行业企业,促进产业领域集群化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
为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赢共生局面,全国高新区也在积极探索。2018年以来,唐山高新区着力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以双创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了以百川双创园、成联电商创业创新基地、建华双创园为代表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建立了20个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中试基地等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如何让“龙头企业+孵化”更好发展?当前,各地正在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载体中创新采取各类互利共赢、风险分担方式,实现与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中试生产、企业管理、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深度融通,促使在孵企业能够分享专业的设施设备、成熟的市场资源与渠道、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模式等,引导在孵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良好的孵化服务团队和孵化服务功能,专业的共享技术支撑平台以及良好的投资功能至关重要。当前,充分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平台、投资基金、产供销体系、品牌等优势,“龙头企业+孵化”或将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大有可为。
(来源: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paper/2019/0610/52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