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英
一、情境呈现
三角洲作为河流与海洋的连接带,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也是陆相细粒泥沙入海后的首要沉積场所。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洪水时漫流淤积,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在近两千年的河流堆积作用下不断形成,但随着人类活动对长江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江的形态和水文特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滩是否面临着再次沉入水下的威胁?
二、原创设计
河口是海洋与河流交互作用强烈的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最前缘的城市,上海所辖的大部分地区,是在最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脱海成陆的。同时,奔腾的长江在入海口处还形成了面积巨大的岛屿、沙洲等不同类型的湿地,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数百万候鸟在此栖息、觅食。但随着长江输沙量的不断下降,河口三角洲的沙源和形态发生变化,上海滩何去何从,成为众多学者的争议话题。
1.据图描述长江入海口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规律,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2.近两千年来,在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影响下,长江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加快,请分析其人为原因。
3.2003年后,长江口泥沙含量大幅下跌,上海滩是否会消失成为热议话题,请分析长江河口区域含沙量减少的原因及影响。
4.长江口处拥有众多的滩涂湿地资源,分析其成为候鸟重要庇护所的原因。
三、试题分析
该组题目以长江河口处的海岸线变化描述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三角洲变化情况,考察河流地貌与河流水文特征、海水作用、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