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对处于性成熟期的种鸽,产蛋数量、产蛋间隔期相对稳定。在实际生产中常因各种原因引起种鸽群产蛋异常,尽快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关键词:种鸽;产蛋异常;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3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18
作者简介:顾平(1968-),男,安徽庐江人,畜牧师,研究方向:家禽养殖技术推广。
0引言
在生产中种鸽有的下特别大的蛋,有的下特别小的蛋,这些统称为畸形蛋。如环境温度的突然改变,饲料、保健沙的突然更换,产蛋期注射疫苗,猫、鼠的侵袭等,都会引起异常蛋壳。
1 种鸽产蛋规律 性成熟期的种鸽群,在非人工干预捡蛋、自然孵化情况下,种鸽每年产蛋8 ~10窝,每窝产蛋2个。第1个蛋通常在第1天下午或是傍晚时产下,第2天停产1d,于第3天中午过后再产第2个蛋,2枚蛋大致相隔40 ~ 48 h。如果1对种鸽超过1.5 ~2月不产蛋,就应引起关注。
2营养不足或比例不当
目前在鸽全价饲料使用比例过低的条件下,使用原粮饲喂是主流模式。饲料配比中原粮品种少、质量不稳定、是造成营养不足或比例不当是引起种鸽体重减轻、产蛋间隔延长、部分种鸽停产的主要原因。
2.1 喂料量不足
由于种鸽群中同时存在各种不同生长的乳鸽、不同生育期的种鸽,生育期不同种鸽的营养需要相差很大。如哺乳期种鸽对饲料的需求量可以是产蛋期、孵化期种鸽的2~4倍,采用保姆鸽(带3~4只乳鸽)方式的种鸽饲料需求量更大。
2.2 饲料配方没有及时调整
种鸽在不同的季节营养需求量也不一样。通常夏季要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比例,采食量相对少些;冬季要增加能量饲料比例,采食量相对多些。需要随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比和饲喂量。
2.3饲养人员操作不规范
使用自动喂料系统的,相对影响较小。人工喂料则受饲养人员的培训、习惯等影响较大。不能按照种鸽不同生理期、带乳鸽数量确定喂料数量是较常见的原因。查找原因后,及时调整喂料量、增加喂料次数,通常数天后产蛋量会有所回升。
2.4原粮替代问题
由于原粮市场变化,部分养鸽场为降低饲料成本,使用原粮替代饲料,使原料品种被更换或减少,或某种成分比例降低,造成饲料营养不全面、不合理,不能满足种鸽的正常营养需要。不盲目使用替代原粮,逐步增加替代原粮比例,适当增加原粮种类,保持饲料结构相对稳定。
2.5饲料变化过大
鸽子属于半驯化品种,仍然保留了许多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习性,其中采食原粮是重要方面。采用全价饲料需要逐步、分阶段实施;使用原粮要保持原粮品种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更换、过量更换;更换饲料可由少及多,逐渐更换。
2.6 保健砂配制不合理
保健砂是种鸽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保障(特别是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重要补充)。特别是采用原粮饲喂的种鸽群,即使采用全价饲料饲喂,保健砂也是不可或缺的。保健砂通常是终日放在鸽舍内,任鸽子自由采食并及时补充。缺少保健沙必然会引起营养缺乏,使种鸽生长受影响、繁殖性能下降。合适的保健沙调配、足量保障供应是必不可少的。
3光照不足
人工饲养环境下,饲养密度大,光照不足、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种鸽每天光照应达到14 ~ 17 h,日照不足部分应人工补光。
4疾病因素
造成种鸽群产蛋量下降的疾病很多。一些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比较容易被发现、重视;而有些慢性消耗疾病或隐性感染的疾病通常不易发现而被忽略。
4.1 体内寄生虫病
以蛔虫、勾虫、绦虫、线虫为主的内部寄生虫,鸽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表现为食欲不减、消瘦、发绀、面颊灰白、贫血,出现拉稀,产蛋停止。
4.2体外寄生虫病
鸽虱和螨是主要的体外寄生虫。鸽虱是靠摄食羽毛碎屑和羽粉为生。可经鸽体接触,脱落的染虱羽毛,巢钵等传播;鸽螨是靠吸吮鸽子的血液和其他体液维生,它不仅在鸽体上生活,也会藏在鸽舍的缝隙里。引起鸽的食欲下降,体质衰弱,生产性能降低。鸽子体外寄生虫消耗鸽体营养,影响鸽子休息,应定期驱虫加强防治。
4.3細菌性疾病
以白痢、大肠杆菌、副伤寒等多发,成年鸽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容易引起产蛋紊乱或永久性停产,乳鸽感染可看到拉稀、消瘦、采食量减少甚至死亡。
4.4病毒性疾病
以禽流感、新城疫等为主,主要是没有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接种失败,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大批死亡,损失惨重。因此,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或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及时补种。
4.5霉形体病
由禽败血性霉形体引起的鸽群常发疾病。病鸽食欲减退,渐行性体重减轻,羽毛松乱,呼吸困难,也可侵害生殖器官,使产蛋下降或停止。
5鸽群自身因素
5.1换羽
种鸽通常每年夏末秋初换羽1次,换羽期长达1~2月,在此期间部分鸽可能出现停产。在换羽期要加强鸽群的营养管理和饲养管理,可以减少换羽对产蛋量的影响。可以采取人工强制换羽方法,使鸽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换羽。做法:把饲料的蛋白质水平降低10% ~ 15%,同时减少饲喂次数和喂量,保障饮水,以促使鸽群在同一时间内迅速换羽。
5.2种鸽过肥
没有区别的饲喂是导致部分种鸽过肥主要原因。种鸽群中同时有带仔种鸽和非带仔种鸽之分。充分满足不同种鸽的生理需要和发挥饲料的效能,可以细化饲料配方、调整饲喂次数和饲喂量。使用2种日粮配方,喂料虽然麻烦,但可以节省开支,提高鸽场经济效益。
6管理不当
6.1应激
应激引起的产蛋量异常的程度常与应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强而持续的应激可对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常见的应激因素:高温、高湿、低温、缺水、噪音等。应激控制措施主要是想方设法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事实上大部分应激是可以预知的,只要充分关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应激影响。
6.2通风不良
通风不足导致鸽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种鸽生产性能受到影响,轻则影响产蛋,重则引发疾病。应该加强通风管理,保障鸽舍内空气清新。
6.3带仔种鸽负担过重
高产鸽、保姆鸽(连续孵3只蛋、喂3只仔鸽)易引起体力下降,生理负担过重,导致产蛋间隔延长。对高产鸽可把其仔鸽并给其他种鸽带喂,保姆鸽带3只仔鸽不超2窝,减轻负担,不引起产鸽过度疲劳。
7结束语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肉鸽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养殖前景。而通常肉鸽采用自然孵化,年产蛋量低,限制了肉鸽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鸽场的经济收入。通过对肉鸽的饲料、光照、卫生防疫等方面人手,提高肉种鸽的繁殖力。
参考文献
[1]张政海,徐长利.肉鸽群产蛋量异常的原因与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0( 9):28-29.
[2]孙芳芳,陈永贵,杨秋,等.肉鸽群产蛋量异常的原因分析及防制[J].河南畜牧兽医,2006(1):46-47.
[3]郭永升,肉鸽群产蛋量异常的原因分析[J].河南畜牧兽医,2004( 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