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价值提升与模式创新

2019-09-10 09:57卢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9期

卢杨

【摘要】新时代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推动电视创作、电视产业与时代同行,电视记录时代、影像传递温情,在满足社会大众精神追求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电视发展的蓬勃力量。综艺节目是大众娱乐消费的一种最普遍性、最受欢迎的的模式。近两年,文化、文艺综艺类节目繁荣兴盛,成为电视综艺类节目发展的新主流形态。本文将针对电视产业生态环境发生着的不断发展变化,对综艺节目的价值提升和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点研究;文化综艺类节目

1.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点研究

一直以来,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最吸睛、利润最高,群众关注度、参与度最广泛的一种节目形态,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即使在融媒时代的当今,许多网络爆款短视频也是来源于综艺节目。同时,也是各视频门户网站的网络点击量制胜法宝。不过繁荣背后,也有迅速发展崛起带来的隐忧,许多热播综艺节目脱胎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歌唱竞技节目、选秀综艺等节目模式,在我国呈急速复制增长,引发了同质竞争、过度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及问题,观众对千篇近似的综艺节目已经存在一定的审美疲劳,同时大量同质竞争、重金砸舞美、演员高片酬等问题蜂拥而至,大量耗费业内资源,并导致市场流失和口碑及收视的下滑。近两年来,面对如此之态势,娱乐类综艺步履维艰,广播电视机构开始探索创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电视领域域涌现了《朗读者》《一本好书》《国家宝藏》等一批新题材、新模式且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观众喜爱、备受业界推崇、影响力和口碑双丰收,日渐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新的主流形态。

1.1 充分调动选人策略的重要性

如早期选秀类节目将选手划分为天才、奇才和怪才三类;荷兰原版《好声音(The Voice)》强调不以貌取人,但必须有才;韩国原版《歌手》选取的都是年龄稍大但名气减弱的选手,而中国版《歌手》则是选取了全年龄跨度的选手。好的选角,是节目成功的一半。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综艺节目的选人策略。人格化是网络综艺节目的重要发展趋势。所有成功的节目在于人,在于节目中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最近很火的《女兒们的男朋友》《我家那小子》等都强调了国人非常在意的亲情。

1.2 关于综艺创新对生活的高度提纯

不管是演播厅节目还是在真人秀和演播厅交叉的节目里,都需要一个更容易接近的故事样本来降低观众对于节目的认知成本,而且使得观众能够快速参与到节目的表达上来。如发展最早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故事样本接近于艺考,《中国好声音》类似于唱片公司选择歌手的模式,而《创造101》则像是一家经纪公司对练习生的内部考核。

节目创新的核心在于节目核心元素的变化。如才艺类综艺需要在节目中呈现不同的才艺;偶像类综艺需要邀请或挖掘不同类型的偶像;明星类综艺需要在不同性格的明星之间产生不同的关系冲突和故事发展;观察类综艺的核心是观察或表达主题的变革。

1.3 综艺节目模式的设置分析。

真正的赛制核心永远是怎么样让争夺变得更激烈。赛制设置是对于平凡个体、平凡梦想足够的尊重与激励。如《好声音》就是调度被埋没的人的不认输和不服的氛围,产生了人格合一,每一次演绎、每一首歌都带有强烈的潜台词:一方面呈现选手的内在实力、一方面携带着表演者的精神风貌和情绪表达。通俗的说,所有的节目装置都可以归纳为“灭灯”“掉坑”“转椅”“开门”“传送带”等方式,其他装置也都是类似形式的变种,而大量的装置研发全是围绕着情绪、悬念在做设计。好的赛制设置同样是设置悬念,悬念中展示参与者的个人故事、张扬个性、赋予节目以人物故事或情绪话题。

2. 文化内核综艺节目成为主流

“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渠道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主流形态的综艺节目,文化类节目最大的特色是“综艺为外壳,文化为内核”,创造一种融合文化与综艺于一体的全新表达方式。围绕优质文化内容,以综艺为外在、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具象表现,凸显以下几种特点:

2.1 明星和嘉宾参与构建文化节目新样态

文化综艺类节目受众吸引力法则,包括:文化类综艺节目以综艺为载体和外壳,借助一定综艺形式和明星效应,当然并非一定是当红流量明星,但一定是与栏目节目定位和格调相符、邀请有影响力的明星参与其中,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因子。像《朗读者》,主持人形象亲和力、有影响力、受欢迎程度高,并与节目定位高度匹配,明星的加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明星气质和品格融入到节目要传递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塑造明星文化偶像及文化传播者的气质与风度,通过文化偶像向大众诠释传统文化,形成融合效益,形成文化内涵的品质包装,利用明星嘉宾的关注度和文化积累,设置文化传播者和传承人的角色,更为亲和、贴近的传播传统文化,增加文化传播的内涵和外延。像《国家宝藏》挖掘资深艺人的资源,借助其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人与国宝文化的交相映衬,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演绎文物的前世与今生。启用的主持人是观众基础良好的资深老戏骨张国立,认知度高,塑造的人物备受观众喜爱、老少咸宜,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文物的研究有深厚的造诣,对历史故事、艺术价值、制作工艺等都自己独到的见地和研究,能够张弛有度地掌控舞台节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符合节目的文化定位,机智幽默,不失大家风范,善于营造活跃灵动又精彩和谐的节目气氛,对节目的成功颇有裨益。同时节目还邀约几大博物馆馆长和文博界知名人士共同参与,赋予文物品鉴和节目以权威性和专业性,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节目的科普性。综上所述,节目如何利用综艺节目的贴近性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关键节点和制胜法宝。

2.2 节目的科普性、娱乐性、艺术性的总体提升

中央级媒体一直以来尝试打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近两年文化类节目兴盛,形成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流形态,这类节目重点关注传统文化,具有科普性的同时又不失娱乐性,在科普性和娱乐性的基础上致力打造节目的艺术性,紧紧抓住大众的眼球。

首先,文化类节目的科普性。文化类节目以唤醒大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保护和传承为目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纷繁多元的具象表现。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即节目的科普性。

其次,是娱乐性的创意和创新。适度的娱乐性的加入为文化类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趣味风格,而且提升了大众对节目的多元观感。比如:《国乐大典》采用声画结合,充分彰显传统文艺的曼妙多姿,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手法呈现某件乐器产生、应用、传承,同时,体现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文化内涵,共同建构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受众在轻松娱乐的气氛,激发受众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最后,是艺术性的汇聚和升华。艺术性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法宝之一。節目艺术性的核心元素包括舞台设计、摄像技术、灯光、音响等视听元素的综合表现。观众对听觉视觉的需求日益提高,文化类节目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伴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和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新兴科技的视觉技术不断运用到电视节目中,虚拟主持人增强了节目的科技感,新技术运用于舞美设计和节目各个环节,像LED地砖屏在大型综艺晚会的应用,结合全息感应技术,呈现出强大的视觉表现功能,屏幕可以与表演者时刻互动,为表演者打造“步步生莲”的曼妙情景,辅之以民乐等元素的运用,为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丰富审美享受。现代科技塑造的视觉艺术性和冲击力在综艺类节目中广泛应用,这也将是我国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和突破点。

3. 文化传承和保护职责重大、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形态之一,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媒介。打造新颖、高品质的综艺节目使大众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同时,光辉灿烂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和丰厚宝藏,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彰显。

参考文献:

[1]《<经典咏流传>:用现象级传播解决传统文化走向大众流行的世界难题》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中心秘书长冷凇

[2]《文化为核与综艺为壳:电视综艺类节目新主流形态的向度解析》——《视听》2019年第3期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祁家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