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2019-09-10 09:57交巴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9期
关键词:音译规范化问题

交巴草

【摘要】汉藏翻译在汉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經济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汉藏之间的交流变得越发频繁,这就进一步凸显出汉藏翻译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藏语音译由于受到口语、方言等因素的影响,翻译结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经常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规范的问题,这就给汉藏两个民族的交流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本文笔者就针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藏汉翻译;音译;规范化;问题

现代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诸多新事物,对于藏语来说,当前也出现了大量新的词汇,特别是从汉语中借用的新词汇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汉语和藏语属于不同的方言体系,其存在的差异性十分明显,这就导致汉藏翻译过程中的音译面临极度混乱的局面,这对两个民族间的顺利有效沟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必须加强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1. 藏汉翻译中音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藏汉音译显然是十分混乱的,出现这一混乱局面的原因与藏族各地区民族方言的不同有着密切联系,藏族地区主要存在三类不同的方言,包括安多、康巴和前后藏三大方言区,且上述三大方言区中还包含着诸多小地方方言。具体来说,藏汉翻译中的音译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藏族和汉族缺乏通用语言

藏族和汉族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且各自都有着自身的民族语言,这两个民族之间一直以来并不存在语言上的交叉,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通用语言。藏语的翻译一般采用的是音译的形式,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通常需要在原来的藏文结构上改变或者增添几个字母,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发音更加接近,确保翻译结果的精准性。但是,由于受到翻译人员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习惯等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翻译结果非常混乱。在音译过程中,声母为w、x、y的藏语音译名差别非常大,例如,“武汉”翻译为藏语就有“wu’u han”、“bu’u hats”等4种不同的形式。此外,一些韵母翻译的差别也比较大,例如,“厅”就可音译为“thin”和“thing”这两种形式。藏语由于其地域化差异的存在而致使语言出现严重分化的现象,并失去了其应有的共性,最终导致藏语的进一步传播以及汉族、藏族两个民族间的顺畅交流面临非常大的阻碍。

1.2 意译和音译名称通用

藏汉翻译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所以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通常都非常了解藏语和汉语的语言特色。但是,由于翻译人员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区,其自身的汉字习惯和使用的方言都各不相同,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对同一个藏文词语进行翻译的时候采用的汉字不一样的情况。例如,藏语中的tshering就可翻译为“才让”、“泽里”、“泽让”等多种形式,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才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

1.3 译名存在明显差异

藏语中的不少词语翻译成汉语都有着多种不同的写法。比如,rgya m tsho这一词语就可翻译为“加措”、“嘉措”等书面语,但翻译成口语却是“将初”、“江措”等。又如,thon m I sam ta 这个词本身有“瑞美三菩提”、“吐弥三步杂”等多种译法,但按照藏文书面语的使用要求,则应当翻译为“吞米桑布扎”、“屯弥桑布扎”或“撒密桑布扎”。上述译名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汉语在翻译用字上没有出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辞书不齐,缺乏完善的资料,导致翻译人员只能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开展翻译工作,最终致使同一个词语出现多种不同译法的现象。第二,由于汉藏翻译本身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许多藏文词语都有了较为固定的译法,之后的翻译从业者大都墨守陈归,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翻译形式,但又由于对汉族和藏族两个不同民族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了解不够,最终导致一词多译的情况出现。甚至在翻译部分新出现的名词时,也会沿用传统的译写方法。

2. 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2.1 词性的规范性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注重词性的规范性,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词语,尤其是在进行人名和地名音译的时候,必须严格杜绝使用贬义性词语。比如nor bu可翻译为“格布”,但不能译为“萝卜”或“落不”;Phg phrug可翻译为“帕初”,但绝不能翻译成“怕抽”或“怕丑”等;

2.2 词意的规范性

在进行藏汉翻译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使用会导致歧义的词语,以免使音译产生字面上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带有褒义或贬义色彩的词语。比如,thon m i应当翻译为“屯弥”、“撒弥”,而不能译为“吐米”、“土木”等。

2.3 词音的规范性

在藏汉翻译的时候,应杜绝使用多余的音节,因为在翻译过程中一旦使用多音节,就很可能导致词汇音节变长或者变多,进而直接对翻译的精准性产生影响。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如果遇到音节不是很明显的情况时,翻译人员可直接略过对其上下或者前后读音的翻译。比如,在对Bsod nan a dar rgyas进行翻译的时候,通常可直接翻译为“索南达吉”,而不需要翻译成冗长的“索特那木达尔吉”,采用上述翻译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藏汉翻译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3. 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汉藏语言的翻译工作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一支十分庞大的从业队伍。在这些从业者之中,既有专业的翻译家,同时也存在一些业余兼职人员。从人员构成的现状来看,这些翻译从业人员要么拥有比较丰富的藏语翻译实践经验;要么具备十分完善的翻译理论知识。但同时具备上述两者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藏汉翻译从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高低不齐的,因此,要实现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性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对翻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关部门和机构应积极举办各类翻译交流与培训活动,通过开设专门的翻译培训班,为翻译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专业知识与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从而全方位提升藏汉翻译从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2 出台规范统一的翻译标准

从当前的藏汉翻译情况来看,需要改进的是藏语名词、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尽管在一些文献和书籍中不乏藏语名词术语的译法,但几乎没有学者站在术语学、词汇学等专业层面对其进行理论归纳,绝大部分研究者都只重视藏语言文字的字面内涵以及构词特点,但却忽视了其派生含义与内在本质特性。要想彻底改变汉藏翻译目前面临的混乱局面,就必须加强对术语、词汇标准的有效整合,加快制定与理论和实际相符的统一性、规范性翻译标准。

3.3 确保藏文名词术语评审机构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要实现藏汉翻译中音译的规范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充分借助藏文术语评审机构的作用,在藏语文字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全方位规范多领域学科中的藏文术语和名词。但是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此项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设立一个在学术与行政上都具备权威性,且拥有较高执行力的藏语名词术语评审机构,以该机构为中心进行带头组织、统一管控。

4. 结语

综上所述,藏汉翻译作为一项关系藏族和汉族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工作,其承担的职责与使命是非常重大的。现阶段,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性问题还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高对藏汉翻译中词性规范性、词意规范性与词音规范性等的关注,同时还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翻译从业队伍,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并充分发挥出相关评审机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旺扎.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析[J].小说月刊,2018,(14):191.

[2]完玛道吉.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6,(12):7.

[3]娘毛什吉.对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研究[J].商,2015,(21):131-131.

[4]才专措.汉藏翻译中的音译规范化问题[J].山海经(故事),2016,(z2):197.

猜你喜欢
音译规范化问题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