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渗透德行教育

2019-09-10 09:27:23姚勋传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8期
关键词:邓恩铭爱国红色

姚勋传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借用红色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行教育,让红色文化为学生开启良好德行的灯塔呢?小学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使它肩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之重任。教育方式不拘一格,但巧借红色文化,却不失为一个好途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契机渗透

语文教学应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只有当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并行时,才能展示其真正的魅力,教学也才变得富有生机,入心入脑。

1.就地取材,利用家乡红色人文

咱们荔波一小是中共一代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母校,这是个红色教育的最佳契机。为了纪念邓恩铭烈士,我校在校内里设立了荔泉书院,罗列着邓恩铭烈士的生平简介、被捕时的画面及被捕时在狱中还在坚贞不屈地工作家书等资料,以及众多中共一大代表的相片,这些都是个极好的红色教材。当我带领学生进入荔泉书院向同学们介绍邓恩铭的成长历程和为国牺牲的经过后,当我们一起朗诵邓恩铭的最后一封家书中的诗句:“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时,学生早已被邓恩铭那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所折服。

2.借用語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的内容广泛,如我们身边的节日,语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等,都为我们的活动和德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我们教育的第二课堂。一年之中的许多节日中,蕴藏着诸多爱国故事,如“端午节、国庆节、学习雷锋日、建军节”等。当我们利用端午节让学生展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了解屈原。知道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革职流放,好不凄苦。可当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学生为此受到心灵之震憾,受国人排挤迫害,却仍一如既往地爱国,这是言语无法表达和浸染的。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育,它是学生喜爱的开放式教育活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悄然中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激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机渗透

1.了解写作背景,走近文中人物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前提,它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时代距离,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内心世界表达思想的难度。因此,在了解红色作品写作背景,走近文中人物时,学生更能深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浸染。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让学生走近周恩来,了解了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时的总理,一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廉洁爱民,深受人民爱戴,正因为这样,所以当他逝世后,才会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憾人场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周总理如此奋发、如此爱国呢?当学生带着这一疑问走进课文,这一情感力量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高,且情感已不觉中上升到爱国的高度。当得知周恩来因为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他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时,学生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自己的爱国之意油然而生,此时已勿需老师多言。

2.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朗读中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能使学生沉浸于角色环境之中,尽情与文本对话,从而充分表现出书面上无法用文字来表现的思想感情。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妇女、洋人、中国巡警、大伯、魏校长和周恩来,学生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经历、观察、感悟。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中国人的屈辱、软弱无能和洋人的专横霸道,以及周恩典来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已在他们的心中展露无疑。

三、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真情渗透

文如其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他的作品才能流芳百世。作文是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用作文教学塑造人格魅力,渗透德行教育,对德行教育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做真事,说真话

好的作文,必定是要真。只有自己做了真事,说了真话,这样的作文才是情感真挚,令人感动。看那些流传后世的文章,都是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写出来的,如:鲁迅、毛泽东、叶圣陶、陶行知等先辈。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拥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中有令人心怀激荡的高贵品质。当我们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在写作前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做一些积极上进的事,再写,做到做真事,说真话,做写结合,他们的优秀品质便会在做与写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2.直接提供一些相关人格魅力的题材写作文,或在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红色实践活动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观后感,红色教育中将活动与写作牢牢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中受到教育,生活中落实到行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行教育,让红色文化成为学生德行教育的灯塔!这是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只要有心,我们还能寻找出更多德行教育的好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邓恩铭爱国红色
诀 别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夜郎文学(2017年2期)2017-09-26 06:29:3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邓恩铭 不惜惟我身先死
工会信息(2016年17期)2016-12-12 09: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