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骅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痉挛治疗仪对脑瘫患儿足内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康复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瘫致足内翻的患儿共40例(68足),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痉挛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均规律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儿足内翻角度、小腿肌张力Ashworth评定情况以及踝关节CSI临床痉挛指数。结果:两组患儿足内翻角度、小腿肌张力Ashworth评定情况以及踝关节CSI临床痉挛指数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儿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治疗仪对治疗脑瘫患儿足内翻有疗效,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开展。
关键词:痉挛治疗仪 脑瘫 足内翻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新生儿由出生至生后1个月内大脑未发育成熟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缺氧、颅脑外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发育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构音障碍以及智力发育障碍等[1]。脑瘫主要临床类型主要为痉挛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以及混合型等,其中以痉挛型最为多见[2]。足内翻为脑瘫的常见表现,其发病机制为脑性瘫痪导致椎体系及锥体外系受损,进而导致肌张力不平衡,引起足内翻畸形,若不给予积极纠正,将会对患儿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3],而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瘫患儿足内翻的治疗与研究又相对较少,为提高脑瘫患儿足内翻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上提供有效参考,本次研究将40例脑瘫致足内翻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比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康复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共接诊40例足内翻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11例,女9例,单侧足内翻5例,双侧足内翻15例,共35足,年龄2岁至6岁,平均年龄3.91±1.23岁,病程12-60个月,平均病程35.15±9.53个月;研究组患儿男12例,女8例,单侧足内翻7例,双侧足内翻13例,共33足,年龄2岁至6岁,平均年龄3.87±1.26岁,病程14-60个月,平均病程35.31±9.37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4],并且存在明显的足内翻。分组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批准进行,分组治疗前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且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在无家长帮助的情况下可自行行走10米以上距离的患儿;取得家长支持并能配合治疗的患儿;未行手术矫正的患儿。②排除标准:非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在无家长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行走10米以上距离的患儿;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已行手术矫正的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儿的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主要方法如下:①按压内踝刺激足外侧:治疗师单手握患儿同侧踝,拇指抵于患儿内踝,另一手拇指指背从足跟向足趾快速刺激,诱导足外翻。②叩击足外侧:一手握住患儿同侧踝,另一手五指稍屈曲,用指尖快速叩击患儿足外侧,诱导足外翻。③快拍足背:一手托患儿足跟,另一手快速拍打患儿足背,诱导足背伸。④牵伸足内侧:一手握患儿同侧足跟,另一手握患儿足内侧进行缓慢牵伸,本方法仅适用于足内侧肌张力过高的足内翻患儿。⑤胫前肌推拿:一手托住患儿足踝,另一手右下向上推擦患儿胫骨前肌,或快速叩击胫前肌,诱导踝关节背伸。⑥穴位点压:一手托住患儿足踝,另一手点压患儿太冲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诱导患儿踝关节背伸及足外翻。⑦踝背伸抗阻:一手托住患儿足踝,另一手在患儿足背处施加阻力,并嘱患儿配合进行踝主动背伸抗阻训练。⑧足外翻站立训练:患儿取站立位,嘱患儿配合使其患足保持足外翻,增加足内侧负重量。以上每种康复治疗及训练均进行15分钟,每天进行1次,每周休息1天,连续治疗4周。
1.3.2.研究组患儿的康复治疗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与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痉挛治疗仪进行治疗,仪器采用北京耀阳康达公司KX-3A痉挛治疗仪,治疗方法为在患儿小腿三头肌肌腱处放置A路2个电极,在胫前肌放置B路2个电极,设置脉冲周期1.5s、宽度0.3ms、延时0.1s、电流强度1A,治疗15分钟后将B路2个电极改放至腓骨长短肌肌腹处,用同样的设置继续治疗15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周休息1天,共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小腿肌张力Ashworth评定情况以及踝关节CSI临床痉挛指数。足内翻角度测量方法为患儿俯卧于检查床上,足及踝放于检查床边,以内外踝中点作为轴心,其与足跟中点连线作为移动杆,以胫腓骨后纵轴为固定杆,测量时嘱患儿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测量最大足内翻角度;小腿肌张力Ashworth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表对患儿肌痉进行评分,评分等级越高说明痉挛越明显;CSI临床痉挛指数采用CSI痉挛评定表进行评定,评分内容为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评分越高说明痉挛越明显。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内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X检验,P<0.01为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前足内翻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分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足内翻角度均较前减小,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足内翻角度较对照组患儿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shworth评定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前Ashworth评分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Ashworth评分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Ashworth评分等级较对照组患儿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SI临床痉挛指数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CSI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CSI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CSI临床痉挛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患儿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3.1.脑瘫患儿足内翻治疗现状
相关报道表明足内翻的发生率为18%左右[5],临床上对于脑瘫患儿足内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为截骨矫形、软组织平衡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等方法,主要适用于严重的足内翻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脑瘫足内翻患儿,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尚不能预计,因此选择手术治疗需要慎重,且患儿家长亦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因而手术治疗小儿脑瘫足内翻的研究与发展相对较慢[6]。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为手法推拿、穴位点压、针灸、康复锻炼、矫形器、理疗以及心理治疗等[7],虽然对足内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疗效尚不理想。
3.2.痉挛治疗仪的治疗原理与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刺激感觉运动神经可达到调整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正常反射抑制病理性反射的目的,进而引导肌肉的正常运动[8]。根据脑瘫患儿足内翻的发病原因,其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有效的电刺激,可以达到抑制异常神经电生理引导正常反射与肌肉运动的作用,从而有效纠正脑瘫患儿足内翻[9]。痉挛治疗仪的工作方式主要为通过A、B两路交替输出的脉冲电刺激相关肌肉及神经达到降低肌张力、松弛痉挛肌、提高拮抗肌肌力的作用,进发挥软组织平衡、纠正足内翻的作用[10]。
3.3.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脑瘫足内翻患儿进行分组对比治疗,可以看出,通过采用痉挛治疗仪治疗的患儿,其足内翻角度较对照组患儿有了更显著的改善,Ashworth评分等級以及CSI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患儿降低更明显,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痉挛治疗仪对脑瘫患儿足内翻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本次研究中,研究患儿量较小,患儿对治疗的配合执行能力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代表性偏差,且未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远期治疗效果尚不明确,因此,关于痉挛治疗仪对脑瘫患儿足内翻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eister,T.L.,Quintanar-Solares,M.,Martin,M.et al.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Pain caused by Spasticity(QPS),’a pediatric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for spasticity-related pain in cerebral palsy[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of life aspects of treatment,care and rehabilitation,2014,23(3):887-896.
[2]张淑萍,刘家瑞,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1):93-94.
[3]姜连花,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28.
[4]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5]张涛,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与脑瘫临床类型关系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95-197.
[6] Gutierrez Carbonell,Pedro.Compartmental pressure after percutaneous tenotomy of the Achilles tendon in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J].Child’s nervous system:ChNS: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2015,31(2):297- 300.
[7]李硏,钟斌,陈青,等.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1):3689-3693.
[8]邹华娅,古丽梅,周冰峰.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31-33.
[9]刘喜悦.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61-1562.
[10]张会春,李文霞,耿香菊,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比较[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