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悦
一篇有关脑瘫婴儿的文章,日前被医疗网络媒体翻出来。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叫陈立的男人,妻子半夜急诊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生孩子,进手术室前,医生告知孩子有脑瘫的风险。后来,孩子顺利娩出却重度窒息,医生罗军一边让护士出去通知陈立,一边抢救婴儿。几分钟后,等护士把陈立“不要抢救”的决定带回来时,罗军已经把孩子救活了。之后,陈立一直对“脑瘫”极为焦虑,几天后看到“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他冲到办公室,把救活儿子的医生罗军狠狠打了一顿。
我在想,如果这个孩子还活着,现在应该5岁了。与5年前一样,人们对“脑瘫等于傻子”的错误认知没有改变,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没有改变。从文章看,让陈立内心坍塌的是“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结果,医生一直在强调只是“可能”。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大小,《实用新生儿学》中是这样写的:出生时,阿氏评分愈低而持续时间愈长,则后遗症发生率愈高。阿氏评分在10分钟内0-3分的窒息儿,随访到7岁,患脑瘫者不到5%,15分钟仍0-3分者有9%,20分钟仍0-3分者则为57%。陈立的孩子经过5-6分钟的抢救成功后,离开手术室时,阿氏评分已达到了6分。
这里要澄清的第一个医学常识是:脑瘫不是大脑瘫痪。脑瘫,是一组非进行性遗传及后天获得的儿童神经病学疾病。通俗地说,就是指孩子在运动发育没有成熟之前发生了脑损伤,造成了将来持续的运动障碍。轻的脑瘫可能只是走路踮脚、手僵硬等,通过康复几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
脑瘫一定就是傻子吗?“脑瘫诗人”余秀华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人家比你我大多数“非脑瘫”的普通人都聪明。有数据显示,只有50%的脑瘫孩子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
目前,社会上各种“治疗脑瘫”的骗局十分盛行,给孩子吃药、打针、电疗、离子、纳米的一通折腾,花钱无数。这些治疗对疾病毫无帮助。因为脑瘫的“治疗”核心,不是把大脑的损伤治好,而是通过康复训练,重塑大脑网络,使运动功能障碍得以修复。脑瘫孩子的康复越早越好,3岁前是最好的时期,1岁前更是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