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探索

2019-09-10 07:22闫彦刘国艺温海霞朱辉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生理学微课

闫彦 刘国艺 温海霞 朱辉

摘  要:微课是教育技术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产物,是符合信息时代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小”而“精”,短时但有效,赋予教学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文章以“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微课为例,探讨生理学微课的设计与构建思路,以期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生理学;设计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95-03

Abstract: Micro-lecture is th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wards informat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It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resource that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laws of education. Characterized by short, concise and effective, micro-lecture confers new vitality to teaching. Meanwhile, brings new challenges for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we discussed here, with an example of motor regulation by cerebellum, the mentality of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a micro-lecture in the teaching of physiology.

Keywords: micro-lecture; physiology; design and exploration

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一场“微”革命正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理念的教育资源进入我们的教学系统。微课是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生理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功能学课程,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机制复杂,很多学生课堂跟不上,课后记不住,成为医学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的一个难题。若将生理学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吸引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生理学同仁们已然行动起来,由中国生理学会组织的全国高校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汇集了越来越多的微课作品。在本届比赛中,我的微课作品“解析运动之美——小脑对运动的调控”获得了一等奖及最佳风采奖。现将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享与探讨。

一、微课录制前的准备

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微课不是课堂授课直录。微课的使用对象、表现形式、传递载体等都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授课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简短有效是微课的三大核心特征[1]。因此,在微课录制前,教师要甄选授课主题,围绕主题精心设计授课流程、方法以及课件等辅助材料。

(一)选题恰当,标题引人

微课时间简短,以5~15min为宜,以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微课很难像课堂授课那样将章节中的全部内容逻辑关联起来,而只能选取章节中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讲懂讲透,讲得出彩。选题是微课质量的基石,面对生理学教学大纲中诸多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 难度适中。选题内容太复杂,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阐明知识构架,很可能会压缩知识拓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轻松的接受,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制作成系列性的微课[2]。2. 内容应用性强。生理学作为一门功能学课程,是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若选题能够密切联系临床、生活常见现象或当下热点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微课内容丰富饱满。3. 适合以多媒体形式呈现。选题内容应便于利用视频或动画素材,使微课充分发挥其优势。当选题确定后,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为微课锦上添花,不妨用一个贴切且具有人文色彩的短句引出传统标题,例如用“解析运动之美”引出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功能。

(二)设计严谨,灵活创新

设计是微课的灵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时间短,但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导课、讲授、互动、联系临床、人文教育、知识拓展等一个都不能少,做到设计严谨。在“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微课的导课过程中,用正在进行的2018足球世界杯精彩射门集合视频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后联系日常生活所见:演奏乐器、甚至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都要求运动的精准和协调,从而引出问题:运动的精准和协調是哪个中枢调控的呢?导课是微课的开场白,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给予重视,以临床病例、生活现象或热点问题联系生理机制导出微课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光、影的渲染,将牢牢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理学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临床相关疾病的表现,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建情景式教学,是强化知识理解与记忆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互动式教学的运用,虽然在微课中,无法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即时互动,但教师要把摄像机当做学生,有提问环节,有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可以自问自答,注意自问与自答之间要保留学生思考的停顿时间。更新颖的是,可以利用软件设计虚拟人物充当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有更强的带入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例如,笔者在讲授完小脑的生理功能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小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位置性眼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其中,在介绍小脑性共济失调时,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意向性震颤和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先调动学生与老师一起做指鼻试验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逐渐加快动作的速度,再对比脊髓小脑损伤患者的动作视频。在互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了虚拟的课堂,拉近了摄像机镜头前后的距离,使微课充满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帮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新时代的教育,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微课,都要适时适当渗透人文教育,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在“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微课中,介绍完皮层小脑参与随意运动的策划和程序的编制的生理功能后,利用北宋卖油翁的故事背景引出“勤可补拙,熟能生巧”的生理学机制,启发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释“刚学习某种精巧运动时很笨拙,而熟练后就变得协调、精确和快速的原因”。将人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同时,深化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外,一节好的微课不应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所学有限的理论知识中,而应抛砖引玉,通过介绍相关内容的最新科研进展,在基础学习阶段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例如,笔者利用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进展——小脑在奖赏预期中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为微课内容的延伸。

微课的灵活创新还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微课与课堂教学知识传递载体的区别,要让课件动起来、活起来,给学生适当的视觉冲击。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动画和切换功能以及各种视频和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摆脱视觉疲劳,提高微课的“收视率”。

二、微课的录制与后期制作

如果说课堂是展现教师风采的大舞台,微课的录制现场就是另一个小剧场,经过精心筹备的微课需要教师登场了。面对摄像头,教师可以充分展现平时授课的魅力,语速适中,娓娓道来。目前,录制机构都会为教师准备提词器,笔者认为不要依赖提词器。当教师的目光集中在摄像机镜头时,才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而若教师的注意力在摄像头附近的提词器上,眼神会流露出在文字上的游走,缺少了与学生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

微课录制完毕后,后期制作就是最后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一般后期制作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但需要教师的充分配合。教师要阐明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与预期呈现效果,使技术的运用恰当、合理。若教师能够学习使用一些基本的编辑软件,如Camtasia.Studio8等[3],将简化微课的制作流程,缩短制作周期,更好地呈现微课的设计思路。教师要认识到对于微课的制作,技术无先进落后之分,适用的就是最好的,要平衡好课程设计与技术制作之间的关系,切不可“重技术、轻设计”,喧宾夺主,要让技术更好地为课程服务。微课的制作过程也可体现教师的创新理念,例如在联系临床或互动环节可利用背景画面或音效营造出相应的场景氛围。

三、微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微课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更多的可能。近年来,各种微课教学比赛激发了广大高校教师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并体会了微课的魅力,尤其许多年轻教师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力求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当这些微课作品褪去获奖的光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微课的应用才是其最重要的使命。怎样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其物尽其用,是我们要深刻思考和努力实践的。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学科。目前,大班授课、教师讲授仍然是大多数高校生理学授课的主要形式。我校本科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生理学80学时,教学进度较紧张。例如,第11章生殖的计划学时数是2学时,虽然本章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包括受精、妊娠与分娩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生理过程,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精彩的视频无法在课堂展示。在这样的章节,微课尤其凸显其优势,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将配子的发生,受精卵的形成、胚胎的发育、胎儿的娩出逻辑编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有一些章节,内容多、理论繁复,例如第9章神经系统。在有限的学时数中,教师首先需要保证学生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理解、掌握,而知識拓展、临床应用等能够使教学饱满、立体的内容只能选择性的介绍,造成生理学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要花大力气讲授,而学生收效甚微,教学效果差。随着微课制作技术的完善和这种教学资源的普及,为方便于各种移动环境下使用的免费智慧教学平台也相继被研发出来,若将微课通过“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作为课前预习、课堂延伸、课后复习的手段,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另外,此类平台的互动功能也使生理学大班授课中互动受限的情况得到了解决。用精心设计制作的微课吸引学生,逐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既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应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微课也为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生理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微课对教师的挑战

微课“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4]。一节短小的微课,从设计策划、录制到后期制作,是教师平时授课的缩影,凝练出教师的授课理念,反映的是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及多种形式授课的风采,可谓以微知著。微课的授课形式,对于课件、动画和视频等的制作要求更高,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由此可见,微课既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的更高要求,也挑战了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制作,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若微课作品是一档电视节目,怎样能提高收视率,不让观众换台,教师要多花心思。如何让微课物尽其用,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是每一个新时代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彩教学,从微课开始[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52-54.

[2]陈筠,赵国军,孙莉,等.浅析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8(7):38-40.

[3]刘艳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实现技术[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11):45-46.

[4]朴美花,卢英,刘楠,等.微课在麻醉学教学中的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1):10-12.

猜你喜欢
生理学微课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医学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职教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微课: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