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一、“信任”开始走向美好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人为本”,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交流与教育。
【案例】有一次,因为一位同学说他父亲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就用拳头狠狠地砸了那同学的太阳穴数下。而在我教育之前,他却先声夺人:“我知道呀,你们老师只会来这一套的呀!”接着,他把脸别过去,把手伸出来,但却是一脸的不服气。可想而知,受到别人的不信任时,我是多么地气恼。但我不能让他继续不信任我,怀疑我的处事能力,要把他戴着的有色眼镜摘下来。我直接地说:“你以前的老师有他的方法,而我也有我的教育方法,我跟他不一样。”
“结果已经摆在我面前了,能让我知道原因吗?”
他缓和了些,说:“他骂我爸爸是朱元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可是好话,怎么可以说成是‘骂’呢?”“而你姓朱,你爸爸也姓朱,可能你们一家和朱元璋确实有关系呢。”
一番分析之后,他脸上怒气消失了。
“你应该怎么做呢?”
“向他道歉……”
“伸出你的手,接受老师的惩罚。”我用手掌重重地打了他的手掌后,说:“你是我的学生,当你犯错时,受委屈时,我也能感到和你一样的痛。希望你能多想想我,有事或有问题时可以来找我,不要伸出你的拳头,它只能使问题扩大。”
【分析】因为朱某刚进入到我校,不知他的品性如何,反正先戴以“人之初,性本善”的帽子。而在他犯错误时,相信他必是事出有因,多与他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心服口服,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用心”的惩罚。
在以后,他仍然会犯错,但每次我都信任他的诚实,并与他做心与心的交流。在以后的交往中,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多了些理解,在处理事情时就容易多了。信任,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了美好的境界。
笔者认为,没有一个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因此,作为班主任,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也从信任孩子开始,慢慢地共同携手走向美好。
二、“偏心”缘于个性施教
作为教育者,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但不要忽略了一点,每个学生都是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的处理方式也应是多样性的。偏心,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因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班主任必然会对后进生多关注,多花些心思。
【案例】大家对朱某经常捣乱感到厌恶,所以一提及他,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他的不是,笔者却一言不发,同学们就认为笔者偏心。
在教育朱某时,笔者的确是对他更为关注。从他们的角度来说,笔者能理解。抓住这个契机,笔者就让大家知道偏心的理由,于是问大家:“我们每天都要喝水,而只有一桶水。那一桶水是平均分给你们好呢,还是谁需要得多就给谁多一些好呢?”
“我有时候喝得多,有时候喝得少,我觉得后一种方法好。”
“如果我没有喝足水的话,会难受的,也许还会生病呢?”
“我喝不掉的话,就浪费了。”
同学们议论开了,但大多同意上面几位同学的观点。
“那么,现在,你们还认为老师的偏心对吗?”
“老师的偏心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该生改正缺点,使他能成为与大家一样,不需要我来偏心的同学。”
一同学说:“老师偏心有理!”
后来,同学们也偏心了,也跟着我以更多的宽容帮助该生改正缺点。
【分析】因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班主任必然会对后进生多关注,多花些心思。有时候,“偏心”也是美丽的错误。当然,“偏心”是针对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言的,是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产物。
方式方法可偏,但对学生的感情不可偏,千万别把把偏心变成偏袒,否则,就破坏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
三、“借力”推动美丽转身
一个学生的成长要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如果教育方向一致,就那团能相互配合,增强力量。反之,则会互相抵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为了提高班级的德育效益,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协调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班主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极其有必要的。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如电话联系叫、家校联系本、家访、家长会等,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地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
在朱某的教育过程中,笔者积极与家长联系,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地告知家长。因为他家搬过了,不知地址,就让孩子带信叫他来一趟。他很诚实,只是,家长较忙,一直没空来学校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在这段期间,他在校表现良好。当他的父亲来时,笔者不但告诉他在学校里良好的表现,还提出家校共同努力的希望。他的父亲听到了这些,感动至极,因为从没有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而旁边,朱某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学校的好表现给了父亲怎样的感动,就在这样的感情激励下,孩子表现更进一层。
在班里,同学们都不怕我与家长联系。笔者认为,家访不是告状,不是激起家长对学生怒火,不是让家长的自尊心受挫,而是要求家长与教师配合,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式方法,共同追求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生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2)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后进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这是转化后进生十分重要的经验。班主任不要把后进生看作个人或后进生之间的事,应把他们看作是班集体的一个成员,要善于利用班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牵回浪子之心。笔者认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赤者近墨则黑,说明不是真赤。当然,班主任得关注两者的变化。
在座位的安排上,总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笔者的原则,从高到矮,近视,只能配矯正眼镜,推行让后进生选择与自己喜欢或敬佩的优秀生同坐,以此来提高后进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一】朱某提出与他喜欢的优秀生鲍某同桌,笔者同意他的要求,但同时提出:他不能打扰鲍某的学习。结果是,他不但不打扰同桌学习,而且与同桌一起学习,一起认真练习书法。找到了朋友,也能更有归属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在话下。
【案例二】在朱某犯错并认错时,笔者让同学们开展赠言活动。他被同学们的真诚而感动,约束了自己的言行。在一次晨会时,因与同学说话而让班集体扣了分,在当天下午就做了一件好事,将功补过。
【分析】利用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去肯定和表扬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批评和约束他们的不良言行,激起他们自觉改正错误的决心,激发他们维护集体荣誉的决心。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班集体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力量,使班集体真正成为转化后进生的熔炉。为了更好地教育后进生,班主任要积极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取得社会、家庭的配合。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后进生时,不能不顾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不顾孩子的发展,不能乱贴标签,使孩子的心灵遭受创伤。教师应给予他们以人文的关怀,从实际出发,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运用德育方法的灵活性和艺术性,运用教育机智取得最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