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敏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知识铺垫的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教学中,除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很好的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来创设情境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创设适合本地区、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开展数学活动。
二、运用动画,变抽象为直观,优化数量关系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难点就是应用题中引导学生在抽象的字眼中分析数量关系。传统教学在解决这一难题时,低年级段多利用实物,挂图或投影片,而中、高年级段一般利用线段图或其它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即抽象,不易理解。而如果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动画变静为动,通过图像变抽象为直观,就分析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如我在教学新知识--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我运用多媒体画线段图时,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我用了一下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結果。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列出算式:(14-12)÷14(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使学生通过动画的演示,把抽象的应用题变为直观的观察题,再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启发、理解、分析原题中抽象数量关系!使整个新课教学轻松活泼,难点迎刃而解!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多种练习,优化课堂练习
优化练习这一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课外练习,它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更重要有的是不能全面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练,从而使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使优生在课堂中往往又因学有余力而无事可做,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设计出各种形式并且生动有趣练习题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来练习,变牵鼻式练习为学生自主选择型练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发展创新的空间,从而使整堂课的练习得到优化。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数“花园”时是这样设计练习题的:基础练习:我除了紧扣课本内容,把课本上的“试一试”设计出图文结合,且把“练一练”中的“估一估,量一量”和“数一数”设计为动画形式,再加入“连连看”等不同类型习题。综合练习:我除了编入了书中看图列式计算的题外,还加编了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聪明题及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的思考题。除此以外,在所有的练习题设计中,我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作用,设立了解题提示、电脑判断、以及答案库,让学生能自主地有选择性地练习,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亦可使优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发展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教学境界。
四、利用网络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人机对话,优化反馈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利用“提问”或“举手”“作业”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反馈的。这些反馈方法除形式单一,而且还有很多弊端:如“课堂提问”只能反馈到少数甚至个别思维活跃而又大胆的学生,不能全面照顾;而“对的举手”或“错的举手”更是不能真正达到反馈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我国普遍的大班教学环境下,如何优化反馈,更是迫待改革!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框、人机对话框,使潜能生及较内向的学生能在非面对面形式下向老师请教,而优生又能更多的质疑,从而使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差者能上,优者更优!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短,时间一长,学生感到疲倦,易分散记忆力,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适当运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事实看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中学数学课堂,但并没有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信息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少。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增强启发性、交互性、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