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科
随着社会进入人工智能社会,信息爆炸,机械重复性的劳动必然被机器替代,死板知识的识记也不再是教育教学重点。未来社会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也较以往有了几何量级的增长。如何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课题便自然而然的摆到了我们面前。尽管之前有翻转课堂、杜郎口模式等诸多教学或学习模式的探索。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应未来持续不断变化社会的技能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对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方向的素质和修养。从地理学科出发,所谓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地理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渗透在价值观、人生观里面正确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人地观,并能持续影响人们行为的素养。2018年初,《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地理要素复杂,综合思维能力贯穿学习始终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通过构建思维导图,锤炼学生综合思维力。
综合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基于综合思维的以上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各个地理要素、经济部门等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避免出现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而忽视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纰漏,进而对所研究地理现象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地理学科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构成复杂,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复杂,各种尺度区域特征相似与差异性突出,同时初中阶段的地理内容的学习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相对不大,对刚刚接触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如何厘清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区域形成一个立体饱满的架构认识显得困难重重。而针对地理学科的以上特点,地理思维导图学习不失为一个十分有益的学习工具、方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以图文形式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分析整合形成知识结构,增强、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的深刻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直观形象、条清缕析、脉络顺畅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呈现,对于学生整合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大有裨益,甚至于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要素间繁杂的相互影响,也可以展示地理区域间的细微联系与差异。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在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哪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的。其培养过程是一个曲折而富有趣味的过程。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尊重科学规律,著眼学生长远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发扬个人智慧,在课堂内外长期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