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导致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当前我国企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而这就直接导致企业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开始由体力劳动者向技术劳动者转变。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不断加强对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一、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也日益加快,当前企业生产结构已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必然导致已往的以体力劳动和重复操作为主的企业工人已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各技工院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具备较强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技工院校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壮大。
(一)没有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
当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课程的设计没有以实际工作出发点,而是根据知识学习的层次性进行设计,从而导致理论类课程占比较多,实际操作类课程占比较小,进而导致学生虽然学好了专业课程,但是仍不会实际操作的情况。
(二)教师的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从师资来源看,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就直接进入到教育行业,从而使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他们会更擅长或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于实践操作知识的讲解却并不那么全面。而且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为指导,所以教师也不知道要为学生传授哪些知识和能力,要通过何种方法和渠道进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是大为不利的。
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观念
技工院校培养的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而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技工院校必须在知识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实现素质、能力和技能的全面发展。此外,技工院校还要秉持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和提升。
(二)调整专业设置
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能否“适销对路”,更好地适应于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充分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工作,以岗位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各个专业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或重新规划,从而切实地保障专业设置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体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专业设置的可调节性。
(三)加强技能训练
技工院校教学不应过分追求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而是应该重点突出教学的职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技工院校要废除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根据国家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为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确保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能够一直贯穿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整个过程,进而最终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四)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技工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技工院校必须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努力建成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最好是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和实践生产有效对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职业的真实氛围,并且得到一定实践技能的提升。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校企共建的建设模式,以具体企业为依托,从而获得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并且要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从而获得场地、教育、管理方面的帮助,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实训的效果。
(五)加强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技工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它与当地企业和当地经济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因此,技工院校可以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制定、教材内容选取等某个环节或整个过程当中,就信息、设备、经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所以技工院校必须以企业人才需求结构为基准,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生产培养出一批具备较强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唐树伶,吕听.唐山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36-138.
[2]李良,李俊飞.简析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时代金融,2017(12):103-104.
作者简介:
张桂春,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