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推进教学

2019-09-10 20:55蔡永梅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5期
关键词:鸟类羽毛特征

蔡永梅

科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核心,沿着他们思维发展的进程进行活动设计,使学生的探究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样,教学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实在每一节科学课中。下面笔者以《它们都是鸟》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沿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推进教学。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这节课中,学生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同时发现学生思维的模糊点:会飞、有翅膀就是鸟吗?从而找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观察归纳鸟类的特征。这样,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将探究活动逐步向前推进。

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思维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情境中既包含学生靠自己现有认知就能解决的问题,又包含对他们而言颇具难度的问题。这样的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

师:你们见过哪些鸟呢?

(学生回答:猫头鹰、鸽子、麻雀、燕子……)

师:鸟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会飞、有翅膀、头、颈、爪子、羽毛、尾巴、嘴巴、眼睛……)

师:看来,大家都认识鸟。那么,你们能说说这是鸟吗(出示公鸡图片)?并说出理由。

生:不是,它是家禽。

师:家禽不是鸟吗?

生:不是,它不会飞。

生:怎么不会飞?鸡会飞。

师:那它就是鸟?

生:不是。

师: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沉默。)

师:今天我们就来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研究一课——它们都是鸟。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思维的起点。“公鸡是鸟吗?”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辩论,与学生已有的思维产生了矛盾,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公鸡是鸟吗?到底什么样的才是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顺势引导,发展求实思维

1.提供材料,初步修正思维

学生明确了探究问题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教师要趁热打铁,给学生提供探究材料,以及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搜集证据,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教学片段:

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出示啄木鸟和猫头鹰的标本),这是什么?

生:啄木鸟、猫头鹰的标本。

师:那么它们是鸟吗?

生:是。

师:我们研究問题就要从确定的物体开始研究。既然它们是鸟,它们身上肯定具备鸟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把你们观察到的鸟的特点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生:明白。

(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观察完了,我们就来汇报一下,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汇报共同之处有:会飞、有翅膀、头、颈、爪子、羽毛、尾巴、吃虫子等。)

教师提供探究材料——鸟的标本,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鸟的共同点,并通过小组交流,初步修正思维。学生通过搜集证据探求真相,经历了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的初级阶段,符合思维发展的正确轨迹。

2.去伪存真,突破思维瓶颈

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形成的认知可能仍然是表面的或非本质的,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鸟的特征建构正确的科学认知。

教学片段: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大家来看,在这些相同点中,肯定有一处或者两处是鸟区别于其他小动物的独特标志,科学上把这一点或两点称为特征。我们试着把鸟的特征找出来,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鸟有,而其他动物没有的?

生:有头、颈、爪子、尾巴、嘴巴、眼睛、窝、吃虫子,这些不只鸟有,其他小动物都有。

(教师把板书中的头、颈、爪子、尾巴、嘴巴、眼睛、窝、吃虫子这几项擦掉,还剩下三项:会飞、有翅膀、羽毛。)

师:这三项是不是鸟独有的?

生:飞和翅膀好像也不只是鸟独有。

师:例如呢?

生:蜻蜓、蝴蝶都会飞,都有翅膀,但它们不是鸟。

师:(擦掉会飞、有翅膀)现在就只有羽毛了。真了不起,羽毛就是鸟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特征。“羽毛”这一特征是我们从外形观察推理得出的,但仅有这一特征作为证据是不够的。在一般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判断小动物的类别还要从繁殖方式上进行研究。“鸟宝宝”从哪儿来的?

生:蛋里孵出来的。

师:我们把从蛋里孵出来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所以鸟是卵生动物。

师:那么,大家总结一下,鸟有什么特征?

生:有羽毛、卵生的动物就是鸟。

师:很好,像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一般都是鸟。(播放小鸡卵生视频)这就是卵生。下面,大家看看它们是鸟吗?并说明理由。

(教师依次出示鸡、鸭子、鸵鸟、企鹅、蝙蝠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借助问题: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鸟有,而其他动物没有的?引导学生梳理思维,明确鸟的特征。这样,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化到理性,进入到归纳推理思维进程的高级阶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总结出的鸟类的特征,辨别其他动物是否为鸟类,进一步推进学生思维进程,达到下一个思维发展区。上述多种方式的组合,不仅能突破教学重点,还能有效突破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

巧迁活用,提升思维系统性

科学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动态的。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归纳鸟类特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鸟,以及爱鸟护鸟的相关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更具系统性。

教学片段:

师:同样是鸟,它们的样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学生从鸟喙和足的形状、羽毛颜色等方面进行交流。)

师:是呀,怎么会不一样呢?到底为什么?

生:它们为了吃虫子。比如啄木鸟只有靠长长的嘴才能把虫子捉住。

生:老鼠晚上出来,所以猫头鹰也晚上出来捉它。

生:它们的生活习性跟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师:说得好,科学上按照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的不同将鸟分成了六大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陆禽类、鸣禽类。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各种鸟类的特点,比如跑得最快、游水最快的、体型最小的鸟等。)

师: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为人类做了很多贡献,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想法以及保护鸟类的做法,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师: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鸟。

生:我知道了怎么样保护鸟。

生:我知道了各种各样的鸟。

师:很好!我还有一个小问题,大家愿意帮助我吗?听说鸟能够飞起来,身体内部还有秘密,课下大家查阅资料,看看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行吗?

生:行!

教师通过探究鸟的分类,使学生加深对鸟类特征的认知;通过图片资料展示,丰富了学生对保护鸟类资源的认知,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继续研究“鸟飞起来的秘密”,使探究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个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落实了情感目标,更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得以延伸。

本课尝试用学生思维发展推动课堂探究,效果较好。在课堂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从“鸟类有哪些特征”这一问题出发,亲历了一系列归纳推理的过程,他们的思维发展推动着层层深入的活动进程,科学知识的建构、探究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

尊重学生的思维起点,为学生的思维进阶创设继续发展的空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使科学课堂更具实效性。

猜你喜欢
鸟类羽毛特征
鸟类靠什么认路
轻盈羽毛
抓特征解方程组
鸟类
羽毛项链
长羽毛的朋友
鸟类乐园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冬季,关爱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