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摘 要:产业融合是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 特色小镇是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建立可以带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开展。在剖析特色小镇建立的产业功能基础上, 讨论湖北省嘉鱼县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融合发展途径, 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 产业兴旺; 产业融合;
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施行乡村振兴战略, 其总要求第一条强调“产业兴旺”, 突出了战略的主要政策实施点是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表述, 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指明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特色小镇作为链接城乡的关键环节, 能够带动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嘉鱼县现有多个绿色农业特色小镇:新街镇打造了十里果蔬休闲采摘体验为特色的小镇;官桥镇打造新材料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康养小镇;高铁岭镇打造特色绿色水果种植示范与休闲采摘体验为特色的小镇。
1、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 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产业兴旺有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
以往的经验显示, 单纯依靠农业发展, 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以单一农业发展为主的乡村, 往往是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收入增加不明显, 乡村产业发展逐渐凋落。解决新时代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主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振兴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前提和中心任务。只有产业兴旺, 才能留住农村青年人才, 集聚乡村振兴所必需的生产要素, 从而使人才留在农村, 改变单向流往城市的局面。振兴乡村产业发展, 吸引农民在当地创业或者就业, 是促进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产业融合是将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 符合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调, 是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产业融合能够创新产业形态, 实现产业兴旺。对于农村来说, 产业融合能够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 使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共享增收成果。
2.1、以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着力点
2.1.1、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使多种产业共同融合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 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 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提升农业的价值链, 实现产业兴旺。必须突破“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 充分体现农业的其他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转型升级农业服务业,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创新创业为重点, 加快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 如乡村旅游、农业休闲体验和农村电商等方式, 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 也吸引了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城乡融合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现代化。
2.1.2、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的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开展新型农业服务的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二是推动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的合作平台,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吸收多元资本扩大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全产业链平台。三是深入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将嘉鱼县休闲农业纳入到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中。
3、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3.1、根据主导产业定位进行特色产业选择
目前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抓手。特色小镇的特色首先体现在产业上, 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驱动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 要遵循市场主导、特色引导的原则, 坚持集约化, 突出差异化功能, 贴近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 顺应绿色发展的需求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 前提就是精准把握特色小镇所在区域的主导产业。要高起点规划, 特色产业选择应与大方向的主导产业定位一致, 将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以顺应产业发展大的趋势。特色小镇要以主导产业作为发展基础, 不断增进其核心功能。特色产业的选择方向, 要在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区位环境条件, 以及产业的发展历程等。
3.2、努力打造特色产业的产品品牌
产品品牌以及服务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盈利点, 打造特色产业的产品品牌, 并根据产业链延伸品牌的相关产业, 在产业高点为小镇的产业融合提供持续发展的支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要系统规划,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创新人才等核心要素, 融合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 构建产品品牌并进行市场营销, 对品牌效应进行拓展外延。成就品牌要借助良好的服务体系, 要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机制, 做好规划设计, 系统打造特色产业的品牌, 朝着品牌化与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嘉鱼县打造了多个品牌,陆溪镇:打造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鱼珍湖莲藕”、簰洲湾镇万亩优质稻(再生稻)生产示范基地、大岩湖优质水产品养殖(加工)示范基地、高铁岭镇万亩特色水果生产示范基地。
4、促进嘉鱼县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引进
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所需的人才来源, 可以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两种方式相结合。针对本地原住居民, 要积极培育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从事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 并享受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方面, 为了能使创新创业者在小镇内安心工作, 要尽可能提供最大便利。
4.2、合理规划小镇的项目用地
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保障措施, 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 为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项目规划用地要体现集约性, 杜绝盲目追求数量、一哄而上、人为造城的现象发生。通过与区域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变成新的商业地产项目。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 一种产业形态建立一个特色小镇, 实现产业间的错位发展。
4.3、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
要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机制, 做好规划设计。政府负责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审批服务, 通过财税、金融等途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产业与小镇的融合共建。同时, 充分利用“互联网+”集聚产业链要素, 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 发展衍生产业, 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依托特色优势, 产业要与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聚集, 配套社会公共服务,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高度融合。着力营建生态环境,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吸引高端生产要素, 促进特色小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7.
[2]盛世豪, 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 2016, (3) :36-38.
[3]李庆峰.特色小镇: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型及其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 2017, (2) :76-78.
[4]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 2016, (3) :46-47.
[5]詹杜颖.品牌效应下的特色小镇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6.
[6] 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濟, 2017, (6) :92-95.
[7] 刘海健.乡村振兴战略与苏北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 (12)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