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为教学延伸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设计,才能凸显其活动价值?个人感觉,作业的设计需要从“心”人手,关注生活、依据学情,在精心的“烹调”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乐做、愿做,还能在其中不断“品味”不同的“数学味”。
“贴心”内容——作业的调味剂
当前的数学作业多是依据当天的授课内容而定,其目的是在不断的练习 中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然而,“一刀切”的固化的练习模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反复的“题海战术”下养成了马虎等不良习惯。内容“贴心”才是有效延伸的根本。
“贴心”内容的设计原则:一是主体价值的体现;二是充满趣味的挑战。如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之后,布置“给你的同桌出题,并批改点评”,题不是教师出的,而是学生,对于双方而言,既有对所出题目的思考,又有对批改内容的反馈,这样的“调味刘”让数学充满了挑战的“趣”味。
“空心”设计——作业的添加剂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仅是冰山一角,很多核心理念和思想方法的养成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空心”作业的设计重在“留白”,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开放,不断激发學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后,作业为“利用两周的时间,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时间的小知识,结合学习内容提交一份作业,形式不限。”看似无内容却基于“学习”,看似无要求,却在不同的形式中营造了“学会学习”的氛围,这样的“添加剂”让数学充满了神秘的“鲜”味。
“暖心”评价——作业的增稠剂
“暖心”评价,摒弃常态的等级制,,而是依据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设计,主要遵从两点原则:一是个性化;二是针对性。“暖心”评价的实施可与家长携手,尤其是在学困生的发展上,家校携手的赏识,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样的“增稠剂”让数学充满了甜蜜的“香"味。
百人百味,唯有以“心”为引,才能以智慧育智慧,以“百味”养“滋味”,让作业真正深人到每一个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