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观察和引导,逐渐积累良好的德育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德育行为,使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我园注重在环境中熏陶幼儿,生活中培养幼儿,即环境生活皆育人。
一、创设德育环境
1.注重整体环境的创设。在我园,教学楼外面的院墙上有供小动物们欢聚一堂的攀爬墙,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到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里,张贴着幼儿与老师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如利津黄河大桥、凤凰广场、我们都是好朋友,放学路上、垃圾不乱丢等;二楼是以民族文化为主的环境创设,主要有悬挂在窗棂上的中国结,摆放在窗台上的虎头鞋、虎头枕、文房四宝、惠山泥人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墙面上是关于传统节日的彩图喷绘: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通过环境影响,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幼儿园还绘制了经典故事、中华文明长廊,《孔融让梨》<三只小猪》《孟母三迁》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幼儿都能娓娓道来,相信他们能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诚实、勇敢的良好品质。所以,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着我们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
2.注重活动室环境创设。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每个活动室的主题墙壁_上都布置了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如:弟弟摔倒我扶起、好朋友互相帮助、我是文明好娃娃等,就连我园的盟洗室墙壁上也到处画着请节约用水、不推也不挤等彩图。另外,我园还组织了“黄河人海口”“我爱家乡”“祖国山河”等展览活动,使幼儿通过师幼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熟悉了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家乡,了解了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京剧脸谱、面塑,体验民间艺术的美;我们还将民间艺术作为园本教研课题来研究,通过丰富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幼儿感受民族艺术的美,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还利用活动室的区域,创设了“小小建筑师”“娃娃家”“图书角”“心情驿站”“我是小厨师”等游戏,幼儿们通过说悄悄话、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去认识书中、故事中、游戏中的人物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儿歌《没有噪音可真好》“幼儿园可真闹,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唱歌要学小百灵....没有噪音可真好”,幼儿们通过学习儿歌,懂得了一些日常行为规范,那些在活动室里经常乱跑乱跳的孩子也知道像小花猫一样静悄悄地走路了。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将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
1.利用传统节日或其他宣传日开展德育活动。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园都会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的感恩教育:我们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了解妈妈和女老师的辛苦,从而促使幼儿萌发尊敬女性的情感。节日当天,幼儿把亲手做的大红花、贺卡献给妈妈和女老师。我们还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让幼儿交流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有的说帮妈妈扫地、刷碗、择菜,还有的说为妈妈洗脚、捶背.....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尊敬师长,知道了感恩。“世界地球日”那天,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帮助社区打扫卫生,呼吁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的家园,从而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也不敢放手,事事包办代替,致使幼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从家长意识入手,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发出倡议:给幼儿自已动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在班内,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成长快乐”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图书、保管物品,促使幼儿意识到自己能独立做好一些事情,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为了鼓励幼儿,我们自制了成长记录奖励牌,谁做得好就在他的后面贴一朵小红花,当我表扬那些幼儿,并在他们的名字后面贴上小红花或画,上笑脸时,幼儿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现在,幼儿吃完饭再也不用老师大声提醒,他们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小椅子摆放整齐,画画时也少了丢彩笔的事件。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午睡起床后孩子们自己叠被子。刚开始有点乱,有的幼儿不想叠,有的不会叠,还有的叠不好生气地把被子扔到一边,我就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教他们。能力强的幼儿叠好了,再去帮助不会叠的小朋友,只要有幼儿叠起来,我就及时表扬。现在我班的大部分幼儿能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并摆放在橱子里,这样不但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也不会太劳累,真是一举两得。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3.在常规活动中渗透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人手,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晨检时幼儿互相争抢玩具,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及时表扬,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出面调解;盥洗时,我提醒幼儿要排队,不推不挤,节约用水;幼儿每日的午餐,我要求他们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从而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道德教育。教师和小朋友之间有礼貌地交往,“老师好、小朋友好”成为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当幼儿有礼貌地和同伴交谈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餐后散步时,我让幼儿细心观察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關心幼儿园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事是典型的日常小事,都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因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陶。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长对早期教育的期望,也是我们广大幼儿教师的心声。而优良品德是每个幼儿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儿的人生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和家长们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始,将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及生活中,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优良的品德,为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