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发展过程中的思考

2019-09-10 07:22张晓云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发展过程恩格斯马克思

张晓云

摘要:青年是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和远大前途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青年群体,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系统而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萌芽的,是在关注青年、相信青年的过程中完善的,是在其自身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和阐发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发展过程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44-0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时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指引青年,在诸多著作中对青年的地位、培养和教育等问题做了大量且全面的论述,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深入挖掘和论析这一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于指导当代中国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在不断地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萌芽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同情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下的青年群体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机器大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当时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不断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青年工人的实际调研、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并结合现实工人阶级的斗争和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了解到青年的现状和需求,逐步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青年观思想。机器大工业下资本家疯狂地压榨青年工人,使青年工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无比艰难,甚至难以获得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将未来要成为被压迫被剥削的不幸青年工人称为“可供剥削的新鲜血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资本主义做斗争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交换只是形式上平等,其实质是没有生产资料的工人被资本支配的问题。资本家通过购买青年工人的劳动力,并迫使青年工人不断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这种压榨是残酷的无止境的,青年的生存环境只会变得愈加艰难。

由于资本主義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给资本家带来的利益越多,对青年群体的剥削也就越加剧。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对工人阶级的实际考察中,极大的关注了青年被资产阶级压迫的艰难处境,对此马克思引用了一位贫民诊所医生的报告,“在一个1500立方英尺的地下室里住着10个人很多人没有床,穿着衣服睡在光秃秃的地上,青年男女,已婚的和未婚的,都混睡在一起。这些房子大都是些阴暗、潮湿、污秽、发臭的洞穴,根本不适合人住,这还用得着说吗?这里是引起疾病和死亡的中心”。大工业背景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是使得青年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监工和资本家的奴役。当时的工人阶级队伍中青少年和童工也是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引用童工调查委员会委员的调查“火柴厂由于采用了这种机器和其他的机器,其中一个部门就用32个14岁至17岁的男女少年代替了230个青年。”青少年儿童本该是天真活泼,接受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教育,但却成了资本主义枷锁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从而失去身体和精神健康发展的权力,这是畸形的成长。

(二)马克思恩格斯肯定青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青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前进中最活跃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和充分肯定青年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1845年,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说道:“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德国的工人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德国工人运动实现的社会变革依靠的是青年群体,因而在社会变革的斗争中,青年有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社会变革积极的响应者和参与者,更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希望。

当时的无产阶级为了换得维持自身及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家。但实际上资本家给予工人的生活资料少之又少,通常只能够维持工人自身的生存,那么他们的家庭和子女的生存将难以保障。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单个的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者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才能卖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并且在机器和分工的推广下,工人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并逐渐成了机器的附庸品,他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的劳动。工人阶级后代作为即将步入这样的困境的社会群体,他们想要改变未来自身如此悲惨的命运,争取正当的有基础保障的生存权利,“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因而这个改变自身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后代不仅人数增加了,并且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必将成为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在始终关注青年、相信青年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独特的群体性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群体性格的论述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关注青年本体,指出了青年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性格特征,并对青年的群体性格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辩证分析,高度赞美青年群体的优点,对于青年人存在的缺点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优点一,青年具有远大前途。马克思在《海妖之歌》中赞美青年:“青年人!你要尽情地弹唱,你要主宰着沉默无言的海洋,你一定怀有远大的志向,你那颗跳动的心儿是多么高尚。”优点二,青年阶段是最美好的。马克思在《爱之书》中感叹:“青年时代的幻想,犹激动着我的心,我并不相信年老,我的心没有平静。”优点三,青年最具有创造性。青年对自己的未来是有其自己的规划,不愿被命运安排,青年“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优点四,青年是激情无畏的。恩格斯在回忆自己的青年阶段时指出:“青年时期的激情使我大胆做出的英国即将发生社会革命的预言。”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青年存在的缺点也是毫不留情的批判。缺点一,青年易受影响和误导。由于青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当时的临时政府仅仅用1法郎50生丁就收买了他们,给他们穿上特别制服就使青年觉得自己有别于工人,“他们性格在受政府征募的那种青年时期是极易受人影响的,能够做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和狂热的自我牺牲,也能干出最卑鄙的强盗行径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缺点二,青年存在退缩懦弱和功利主义。马克思对此行为进行痛心的指责,“大多数青年至少曾一度参加了起义军的队伍,但这一群颇为混杂的青年人,一到事态的严重时刻,便很快减少了,尤其是喜欢自称为‘知识界的代表’的大学生,如果不是由于获得军官头衔而被留住,他们便首先抛弃自己的旗帜”。恩格斯也表达了此观点:“青年们有时过分看重经济方面。”缺点三,青年是不成熟和自以为是的。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中深刻地意识到:“一些像癞蛤蟆一样好吹牛皮、到头来互相吞食的不成熟的大学生”,之后的恩格斯又在1890年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指出“现在我们已经非常强大,足以消化掉这些趾高气扬的德国大学生”。缺点四,青年具有盲目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大学生盲目崇拜和学习杜林的做法称之为“幼稚病”。

(二)马克思恩格斯重视青年的全面发展

青年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价值原则和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深深根植于时代背景,当时的资本主义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但与之同行的还有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大工业下“一部分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集中表现为资本家的发展以牺牲工人阶级及其后代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工人阶级后代在资本主义大工业下的悲惨境遇,急切希望未来能够改变这种现象,重视和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草稿、《反杜林论》等中有多处的论述。1894年恩格斯引用《共产党宣言》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名言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诗人但丁說过的“一些人统治,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

社会发展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决定了能否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充足的物质条件为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根本条件,“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社会制度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量,对此马克思提出要彻底废除私有制,代替旧的社会,要通过消灭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人人共享大家创造出的福利,通过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教育对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都要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并指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青年的全面发展还在于其自身,不仅要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理,还要达到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统一,更是指青年个性的自由解放。

(三)马克思恩格斯重视青年的教育

青年在革命运动中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积极并富有创造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承者,但是他们容易接受各种新事物包括不良思想的诱导以及别有用心的人的利用,因而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年的成长成才之路,关乎着青年是否能够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关系着青年自身的职业选择,教育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在坚持共产党领导青年的原则下,马克思明确指出党对于青年的教育工作是要使青年“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因此共产党对青年的教育是无产阶级的教育,是摆脱资产阶级影响的教育,就是给予青年分析阶级偏见和社会矛盾的理论武器,就是用于唤醒青年的政治文化意识和反抗斗争精神。资产阶级畏惧无产阶级的教育,并为了维护其自身的阶级利益,他们在“‘技术学校’中消除了无产阶级的影响,并把它们变成在工人中间传播对资产阶级有利的科学知识的机构”,并且在资产阶级所控制的学校中“讲授的是自然科学,这些科学能使工人脱离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号召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提倡建立国家系统化的教育体系,“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有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主张建立的相关教育机构并且要对人民免费开放,完全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

三、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和阐发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青年,他们在革命初期就把目光投向青年、投向未来,把共产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与青年的成长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对党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不外是各时代的依次交替”,即要想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就需要一代代新生的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统帅性原则——党领导青年。恩格斯在致维拉,伊万诺夫娜,查苏利奇的信中对于俄国青年能够“真诚地、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的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的情况感到高兴。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基本纲领决定。《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具有先进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同样也是为青年谋利益的运动,代表着青年的利益和诉求。

坚持党领导青年,还在于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也离不开党。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青年自身具有强大的革命力量所决定。两位革命导师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期,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较为薄弱,“全世界无产者”还没有联合起来,对比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还异常艰巨,需要一代代的青年继承党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用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强调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而青年就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彻底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恩格斯同样也指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是由于青年自身的特点和党对青年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指导意见。青年即将要步入社会,他们学习能力强,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又容易受挫产生迷茫。针对当时利用大学生的幼稚性和在理论上的不成熟性大肆宣传的“杜林热”,恩格斯及时撰写《反杜林论》予以回击,通过批判杜林主义所谓“新社会主义理论”与“新哲学体系”,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与哲学基础。党对青年的指导是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明确提出青年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相结合。这是由于青年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总要依附并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青年知识分子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

(二)马克思恩格斯自身实践经历蕴涵着丰富的青年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創始人,是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们自身的革命经历就蕴含着丰富的青年思想,并深刻地影响和引领着全世界的青年。他们在其青年时期刻苦努力,取得的成果颇丰。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受过系统的大学教育,并利用大部分时间自学哲学,甚至逐渐成了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论文,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并写下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表达了青年的马克思已有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大学毕业的马克思就开始为《莱茵报》等杂志撰稿,写了一系列揭露当时社会丑恶的文章,此时马克思本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青年恩格斯由于家庭的原因,中学辍学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但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柏林大学旁听,钻研哲学。年仅21岁的恩格斯就曾以豪言壮语表其志向:“只要我们还年轻,还富有火热的力量,就让我们去为自由而斗争吧。”青年恩格斯还十分关注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工人,1839年写作的《乌培河谷来信》,表明了他自觉地接触社会生活底层的工人农民,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做出系统深入的社会调查,于1842-1844年进一步研究英国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考察英国工人的斗争,参加群众大会和工人集会,并于1845年3月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阶段蕴含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刻苦的探索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青年的方法是“把青年的存在和青年的历史放到现实社会生活和实际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考察”。从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马克思恩格斯清晰地认识到青年的本质、地位和独特作用,认为青年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生力军,恩格斯在《德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总结到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军队的主要力量在于青年,并认为青年群体日益受到社会主义的影响对未来革命的发展前景极为有利,任何一支军队若失去了青年的支持将变得不堪一击!青年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和利用好青年就决定着最后的胜利。恩格斯明确表明未来取决于青年,1841年《伊默曼的(回忆录)》中写道:“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年轻人崇高奔放的激情。”马克思恩格斯还关注青年的择业、就业、婚恋、家庭及社会关系等问题,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理性批判前人错误的青年思想,并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革命实践,从而形成了科学的青年观,影响青年的思想变化,并极大地改变了青年的命运与发展。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发展过程恩格斯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简析越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浅谈我国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