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城乡教育共同体,打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后一公里”

2019-09-10 07:22王鑫元
天津教育·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城乡共同体

王鑫元

城乡教育共同体是要在城乡发展中构建教育联盟,通过联盟缩减城乡教育差异,使基础教育能缩减城乡发展差距,将教育资源和教育人才逐步进行调整,基于教育学研究角度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城乡教育发展模式,从社会实践发展角度,撤并农村中心小学,采用教育城乡共同体的做法,严抓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各校硬件和师资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谓城乡教育共同体,是通过各种社会因素推动学校的共同发展和分类发展,依据教育学的“教育均衡”建立城乡教育联盟组织,用一个法人、几个单位和统一考核、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基礎教育总体质量,以教育联盟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立以城区为主、乡村为辅的城乡教育新格局,缩减城乡发展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积极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

一、城乡教育发展现状及实现均衡发展的意义

城乡教育由于现如今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导致城区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异越来越大,单从教育设备上来看,不少地区都取消了农村学校的常规教学仪器设备专项补助经费,导致农村学校常规教学仪器配备严重断粮,例如韶关市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紧张,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和仪器难以更新和补充,还有很多农村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远远不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仅能利用单一的仪器进行演示,无法开展分组实验,难以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但依据2017年的实验室建设部分数据,我国市区小学基本上都已经完成多媒体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市区小学的实验试设备实现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各地区按照《中小学校计算机场室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等文件,完善了学校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制度,大部分学校都按照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了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两相对比之下,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农村中小学有1315所,学生有39万,占据整个市学校总数的83%,学生人数则占比63%,但农村中小学的仪器总金额则仅有40%,随着新课程教材更新,农村仪器设备却无法与教材配套,农村实验室基本上形同虚设,市区中小学多数都已经完成了仪器设备的革新。因此,就教育设备上来看,我国城乡教育之间差距不容小觑。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角度来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资源均衡分配,消除城乡一体化以及新农村建设阻碍的必然要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为了缩减城乡教育发展距离,现阶段城乡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导致城乡人口及资源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学校间发展均衡,才能消除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精准。因此,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从整体上推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以城乡互动和跨区域学校结对等方式,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统筹协调,促进城市教育圈层的融合,进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使得城乡学校布局和师资水平等教育要素优化组合,以“城市+乡村”的教育格局,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教育机制创新。

二、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和规划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将县域内的农村教育和市区的城市教育均衡化,无论是从教育机会,还是从教育资源层次,需要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异缩小,两者保持统一步调,以此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现如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很多,一是成都市的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践模式,这种模式依据市、区、县等中小学从属,以区学校带县学校的方式,将20所学校组成10对“ 一对一”教育联盟,通过跨区域学校的协同发展,以多种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以此将优秀教育资源在整个区域内进行统筹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二是从社会因素入手,立足于学校主体,通过学校共同发展和分类发展的方式,撤并农村中心小学,建立教育城乡共同体,积极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均衡各个学校的硬件和师资配置,进而实现各个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构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的整体架构,采用“互联网+”战略思维,利用互联网实现城乡教育互联,通过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讨论,针对乡村薄弱学校和教育点制定改良策略,推动城乡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以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联网在乡村中的应用,为乡村教学开拓学习渠道,让农村学生能和城市学生一样接受优良的学校教育,在整体框架构建中需要通过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促进城乡教育互动,构建新型文化,实现城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合作与实践互动建立城乡教师共同体和学生共同体,实现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共同成长。

三、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举措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

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言,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先要持续性提升教师水平,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打下扎实基础。实现城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为了消除城乡教育教师水平的差异,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职业能力密切相关,城乡教育不均衡除了设备和环境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城乡教师水平差异中,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用城乡教师的共同智慧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跨越式进步。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完善城乡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机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载体,积极选取城乡中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协会专门负责城乡教师进修和引进、培育等工作,通过教师协会开展影子培训,组织一系列的教师学习活动和竞赛活动,积极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担任协会的委员和培训人员,通过座谈会和在线互动、实践培训等,不断提高城乡教师的专业水平。例如厦门市翔安区成立了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第一批选取了30名骨干教师进站培养,依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组织了“与教学名师同行”“教育名家走进翔安”等活动,并积极邀请了国家教育原基础教育司的司长和本区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截至目前翔安一共建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负责“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科素养,还通过不定期举办专家座谈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和教学发展等进行探讨,显著促进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其次,为保证城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还要积极针对现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对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和教学信息化培训,依据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格局,打造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按照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提高基础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基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积极将各种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引入城乡学校中,通过教师学习交互和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共同发展。为达到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要从区域教育发展为切入点,建立区域教学资源库,从基础教育所需的资源入手,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上,组建教学资源库,为城乡教师教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云平台,积极完成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互联网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提供资源云端共享平台,农村教师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和在线互动等,与城市教师共同讨论和学习,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便于教师相交流和学习。

(二)积极促进校际沟通,创新学校管理机制

校际的沟通和互动,是通过城乡教育联盟的实践模式,通过校际轮岗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并积极强化培训力度,通过一对一和多对多组合,实现基础教师均衡发展。首先,对于教师而言,校际沟通除了教育教学以外,还要完善校际轮岗机制,为农村教师提供发展机遇,基于现如今的《关于进一步推進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意见(试行)》政策内容,农村教育中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且年龄在25岁以下的在职基础教师,在一系列的创新性交流措施中,通过学校以及岗位轮换,将农村教师调往其他地区,按照调一进一的方式,均衡农村师资队伍,并保持队伍的稳定,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在城乡教育联盟实践模式中,这种校际轮岗制度更具有均衡性,因为是校际的沟通互动,除了农村教师进市区学校以外,还会组织市区教师进入农村指导教学,通过一年的任教在农村学校展开校本研训,通过教师一对一和一对多等模式,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农村教师在市区学校教学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互联网研修以及校本研修等等,通过城乡联动的方式,在城乡教育联盟实践模式中积极促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其次,要促进教育装备的完善和均衡,要依托于城乡互助共同体,在教育联盟的互动中树立共同发展的新理念,基于基础教育装备水平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影响,依据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完善城乡基础教育装备的经费保障机制,均衡教育装备区域均衡发展。城镇优异的中小学校要反哺农村薄弱学校,积极构建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推广“校财县管”新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装备的经费投入,用全新的功能和财政体制实现教育装备的稳定增长,明确各学校的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采用总额的10%专门用于仪器配置和图书采购、实验室维修等等,并利用市级经费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均衡教育资源投入。对于农村学校则应将社会捐助资金转移到设备仪器统一购买中,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发展。最后,要为师生良性发展创建优质的管理机制,依据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以各级教育主管领导和基地学校的强力引导,督促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互动,围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年度动态考核制度,对教育联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共同考核与评价,依据“均衡发展、城乡互动”的原则,评价和审核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研讨成果和展示活动,针对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科研项目以及课题组进行动态管理和考核,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对经费投入进行相应调整,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以学校跨越式发展推动城乡学校互动。此外,要完善各项基础装备的管理规章制度,依据教育部的统一政策和文件,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依据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开放实验室,并积极加强基础教育专网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通过互联网下乡活动,整合各项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学校共同体建设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要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针对农村教育师资短缺和音乐美术等素质课程薄弱的问题,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城乡互联机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让城市中心学校的教师能够同时面向薄弱学校学生以及本校学生进行授课,通过网络交互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保证城乡资源配置符合均衡标准。以城市学校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村学校发展,按照一个中心,1~3个周边学校互动的联盟实践模式,打造一个教学共同体,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实现本地师生和异地师生的互动,以此维持教学共同体内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从互动课堂的安排到互联网在线与远程课程的开展与建设,实现城乡互动课堂的标准化和优质化发展,切实将城市资源引入乡村薄弱学校中,解决美术、音乐课程不足和师资缺乏等问题,通过异地辅导的形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机会。为实现这个目的,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一方面要积极将城市资源引入农村学校中,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和挖掘农村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按照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组织农村教师录制课程视频,从自然环境和教育特色为城市学生提供新视野,通过城乡双方互动,积极优化整个城乡共同体的互动和学习,从而均衡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乡基础教育而言,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能打破传统知识建构的局限性,通过城乡学校互动,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均衡城乡教育装备的配置,促进城乡中小学相互作用与共同发展,积极将城市优质教育引入乡村薄弱学校中,以此均衡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促进城乡教师和学生交流与合作,到达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城乡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