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2019-09-10 07:22侍露嵘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智黛玉水浒传

侍露嵘

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读书,她有点感慨地说,年轻时读《红楼梦》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为黛玉和宝玉伤心,读到黛玉焚稿和宝玉被骗成亲的章节,她十分痛恨贾府的家长们,他们硬生生将两个年轻人拆开,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可过了好些年之后重读这本书,发现自己变了,居然越来越理解贾母的想法了:黛玉和宝钗都很美、很有才华,出身不相上下,为什么不能从中挑性情随和、身体健康、懂得察言观色的那一个当孙媳妇呢?她说,我怎么觉得自己背叛了年轻时候的立场了呢?

我立刻反省自己,我好像也是这样子啊!再往深处想想,我惊讶地发现,我能理解贾母,不但如此,还能理解凤姐、王夫人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没重读《红楼梦》,一切印象都會保留着记忆中的样子,安静地锁在心里某个角落。

重读名著,最大的风险就是对记忆的检验——书可能不是原来那本书了,读书的人也可能不是原来那个人了,甚至世界都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了,可能你没有如期得到对美好记忆的重温,反而会毁了自己原有的记忆。

我也曾经心血来潮,打算重读几部名著,从以前爱看的小说中选起,先后看了《呼啸山庄》《月亮和六便士》,没想到竟然艰难到读不下去,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情节和锋利、极端的人物个性对我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以前没什么耐心读的那些书,像是沈从文的《边城》,清清淡淡的文风反而更容易走进我心里,让我对这本书有了重新的认识。冒着风险整理了一遍记忆,也算是有得有失。

最近,教授布置了阅读名著的作业,要求读《水浒传》原著。我把书买来了,很厚,章回体,我之前对这部书没有很大兴趣,但我记得我小时候同龄的很多男孩子喜欢看,他们看完之后也学着打打杀杀的,互相之间起诨号,满街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歌。还有个戴眼镜的男同学能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和名字全部背下来,简直成了班里的小明星。那时,我们在看《水浒传》的过程中,引发了不少议论。宋江喝醉后在浔阳楼题反诗那段,一个同学已经看得坐不住了,他耐着性子看着,提出疑问:“他为什么要喝酒喝成那样?他闯祸不是自作自受吗?”直到宋江被告发关了起来,后面被李逵等兄弟们营救等情节,他有点生气,说,这简直是“今日说法”中的反面案例啊!然后这个法制意识很强的同学就摇头叹气,失望地离开了。还有一个同学又坚持看了几集,到了杨雄和石秀那一集,杨雄被激怒杀了出轨的妻子潘巧云,这时候反而是家长觉得不能让他看了。他一连串地问他爸爸:“杨雄为什么每天晚上不回家啊?” “他为什么自己不回家还让自己的哥们儿住在家里啊?”“他为什么要杀人啊?”这些问题按他当时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程度还真不好回答!所以,“少不读水浒”的说法可能是怕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受到这方面的不良影响。

所以说,不同的年龄、知识结构在面对同一部名著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想。这种多元的被阐释的特质正是名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心智黛玉水浒传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半斤八两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
偷来梨蕊三分白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