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宜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是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具有奠基性和终身性。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渊源。我国古代社会,虽然百姓家庭也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家风,但囿于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等局限,他们往往无法对自己的家风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艺术的呈现。而名门望族、权贵阶层则通过家书、家训、诗赋、书法等文化载体形式对其家风进行提炼和传承,这种“兼具修身养性之乐与教育子孙之功”的家风文化,既是当时“上流社会”一种文化时尚,也对普通家庭的家风熏染起到了传导、示范作用。
只有当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主动要求建设良好家风,也只有当这些普通百姓的“家风”真正立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有最广泛的主体和最厚实的土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千万家庭的“家庭梦想”和普通百姓的“个人梦想”紧密相连。可以说,只有当“家风文化”建设真正走进寻常百姓人家时,“家风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才能具体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