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仕 王晓燕
摘要: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目标、榜样、竞赛、赏识等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后进生不断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激励教育
一、激励教育的作用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激发鼓励人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其行动。激励是所有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激励能使懦弱变为坚强,自卑变为自信,消沉变为激扬向上,落伍变为进步,失败变为成功。学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激励语言,或一次和善可亲的目光,变得奋发向上,从而取得好成绩。
二、激励的主要途径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利用一定目标对动机的刺激作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小学生正处在各方面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潜能是很大的。如果指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每一时期所达到的奋斗目标,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他们便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有许多学生,特别是有相当多“学困生”,在学习上由于多次失败,他们萎靡不振,“抬不起头来”。班主任应该全面分析。另外,要量力而行,注意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制定奋斗目标,。学生奋斗目标达到时,班主任要给予中肯而适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进一步得到发挥,进而产生出向新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2、榜样激励
即运用榜样的优秀品德、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育人至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儿童有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小学生可塑性大,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又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恰当运用“榜样激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这就需要班主任的精心选择和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宣传和树立榜样要实事求是,不能有意拔高,说成一切都完美无缺。因此,榜样应可信、可亲、可比、可学的。如在班级中树立“学习好,守纪律,我为班级争荣誉”的普通榜样,使小学生感到可比、可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班级在全校精神文明评比中,名列前茅。相反,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是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则无法产生“榜样效应”。
3、竞赛激励
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也是小学生的特点和优点。竞赛能够强化学生求胜心理,使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运用“竞赛激励”的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和荣誉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竞赛对个人、对集体的重大价值。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竞赛中的各项工作,特别要造成强烈的气氛,使参赛学生深切感到“集体的期望”和“自身的重任”。如学校组织的一次大课间活动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获得第一名,我就运用“竞赛”为基础,以“为集体争荣誉”为动力,有计划,求实效地造成集体舆论,帮助学生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增强同学间的团体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赛观,”以形成“热效应”,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4、赏识激励
即通过对学生获得成绩的赞赏、鼓励,以激发其更上一层楼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增强其成就感、威望感和自信心。有些小学生为大家做好事,往往希望班主任称赞,当别人没看到就感到失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常常达到情不自禁的程度,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要发言,能把手举到教师的脸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因势利导,公正的评价他们。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当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现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更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逐步形成好的思想品德。
5、民主激励
民主激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班主任,必须先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意识,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参与娱乐项目。有些同学在活动感言中写道:“看到班主任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就像灌了蜜一样甜,在比赛时就更加努力去争取好的成绩。”在工作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管理意识,如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监督班级卫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能充分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同时又发动同学监督班委,在班级中构成班主任管理班委、班委管理学生、学生又反过来监督班主任和班委的民主监督管理,还在班级内设立《班级工作日志》、《班主任工作意见簿》;学生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促进了班级的自我管理体制的形成。同时运用班级板报引导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班级讨论,表扬先进、督促后进,还利用墙报让学生自己制作表扬稿张贴等,充分发扬民主激励原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6、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有人说,当一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渗透了情感。就是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让学生在爱的气氛中得到愉快的教育,懂得人生的真谛。学生除了父母,接触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其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班主任有情感,也才能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学会爱护别人。
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并不限于学习,将班主任融人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与班级学生同喜同乐,同忧共患难,真正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主动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真诚地赞美和表扬他们,使之燃烧成为照亮人生的道路的太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他们提供适时的帮助和合理的指导。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在学识、为人等各方面尊敬信赖甚至“追星”似的崇拜老师时,教育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情感激励对于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后进生长期受歧视,遭冷眼,他们比起好学生,自尊心更强,内心深处更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尊重和肯定。所以,班主任要像爱护好学生那样平等爱护后进生,创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友谊。对待后进生如果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了一点进步就要及时挖掘,及时表扬、巩固,并形成积极舆论,淡化他们“后进”的印象,使他感受到被欣赏的愉悦,并树立勇气和信心。班主任只要付出愛心,耐心地帮助和热情指导,一定会激励后进生与自己的缺点、错误、消极行为告别进而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班主任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只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形式的激励技巧,就能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进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