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新年临近,幼儿园老师一条微信让王女士犯了难。原来,老师请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份新年礼物,联欢会上抽签互换。老师特别提示“礼轻情意重”。王女士想让孩子画张贺卡。几天后,老师又发出一条微信,微信中有班级礼物交换角的图片,那些礼物包装精美,一看就知道不便宜。王女士赶紧改变计划,匆匆到商场买了百元左右的乐高恐龙。
(2018年12月29日 《北京日报》)
@武冈市实验中学刘传斌 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礼物互换活动,让孩子学会沟通,享受被同伴认可的自信,非常有意义。但王女士却担心孩子的贺卡太寒酸,拿不出手,而去购买“贵重”礼物,这就让互换礼物本身变了味,无形中给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可以说,互换礼物由“重情”异化为“重价”,其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折射的是家长功利的攀比心理,是家长把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河南读者张全林 互换礼物是一个引进来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不奇怪。真正的分享精神、交往沟通能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出来的,不可能在幼儿园里“摆拍”出来。这样的活动除了给家长找麻烦之外,由于礼物的轻重不能统一,小朋友对礼物的喜好各不相同,很难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真正的友爱从来不是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靠换礼物不但不能增加孩子之间的友情、得到相互认可,反倒平添生分。
@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刘和平 要体现“礼轻情意重”的主旨,不让“贵重禮物”入场,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送的小小礼物设个“套”。如明确要求孩子动手制作小礼物,比如手画贺卡、制作小玩具、设计一张生活照等等;或者明确要求孩子购买的礼物不能超过五元、十元,让家长选择礼物时有约束。有了这样的“套”,家长就不会将心思花在礼物的价钱上,而是花在礼物的心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