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殷晨晨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反过来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经验支撑。《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中系统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在17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伟大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发展面临新文明因素的挑战,又可以利用叠加效应优势,运用网络社会新文明条件,扬弃现代社会的不足。而其中的逻辑与《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规律与命题,有高度相关性。结合中国新时代国情,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来指导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解决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新时代;中国建设
虽然《宣言》发表至今已有170年,但因为其逻辑的严密性、思想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因为是蕴含丰富内容的理论宝库,至今仍具有无限魅力,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反复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与实践,使《共产党宣言》就像一座思想的富矿,内容极其丰富、深刻,不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之基,而且激励人们投身到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中。其中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得出的“两个必然”的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等具有真理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将其与中国实际联系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宣言》问世有其时代要求,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学习,有广大无产阶级的需要,如今我们学习和研究《宣言》也不能教条,要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创新。
首先,要继承与借鉴。《宣言》吸收了同时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精华,整合了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增加了对其他思想的介绍和反驳,几经修改才完成。我们学习《宣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找到新时代的理论焦点。
其次,要把握新时代。《宣言》准确察觉当时的革命浪潮,感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是应时代的号召而生。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理论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时候才能发挥强大的作用,我们的新时代也是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所以需要我们把握好新的方位,找到时代提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问题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找到问题是关键,时代进步不断给我们提出新要求,理论要围绕这些问题与要求进行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
最后,要体现人民性。《宣言》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使命,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结构,使当时处于下层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容易接受,迅速掌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组织力量”,所以创作理论的时候要体现人民的需要,使用人民容易接受的表达形式,这样才容易被人民掌握,发挥应有的效力。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宣言》中,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明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任务有两点,一是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二是發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了它所创造的财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进而提出了“两个必然”的思想,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生产力明显提高,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想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巩固的内涵出现新变化,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就要坚持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升级,降低成本。
在《宣言》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的自我增殖为特征,造成了产品的相对过剩,因此,人为制造新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消费社会和生态危机,所以我们要用《宣言》中的全面生产理论代替资本主义片面的经济增长理论,树立新发展理念,生产的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来发展生产,“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理论遵循,其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应该从《宣言》中寻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共产党党员不能忘记建党的初衷、党的宗旨以及党经历过的苦难和获得的辉煌,从中吸取营养、汲取力量,始终操持革命精神、革命热情,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来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都说明了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更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宣言》中指出,在理论上,共产党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实践上,要带领无产阶级前进,夺取政权。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执政本领。同时,要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斗争,操持优良作风,为人民做好榜样。
除此之外,在《宣言》第四部分中也强调了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要长期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与贡献,党要保持好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宣言》第二部分中反驳了对共产党人攻击的观点,第三部分中马克思分析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产生条件、主张和实质,指出它们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批判、辩论与反驳的方法使无产阶级大众更清晰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不破不立,辩论的方式也是当今思想和意识形态发展的有效途径,真理是越辩越明。新时代也存在许多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学说,对此,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和这些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流派、思想进行辩论与批判,树立文化自信。并且要勇于接受不被认可的情况,真理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掀起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这是最好的证明。
《宣言》中提出“真正的社会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并且批判错误思想,在理论上划清与其他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区别,用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属性和阶级属性,建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立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价值的意识形态,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代表社会发现的方向。十九大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很复杂,这要求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全球化视野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宣言》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立言的,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普通大众为出发点,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宣言》的庄严承诺,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反映了无产阶级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人民站在一起,并且它的目标也是宏大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工作,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如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号召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这个初心和使命的确立,其源头就在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评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标准。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也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它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再由人民检验。目前,就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十九大中提出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基本判断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给人认识问题的起点和分析问题的启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以来,其中有一些说法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现实的需要,但我们今天仍要反复读,反复思考推敲,经典常读常新,因为其中蕴含的大部分思想被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我们不仅要学好,而且要用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红梅(1996.11-),女,汉族,籍贯:山西吕梁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殷晨晨(1994.7-),女,漢族,籍贯:安徽合肥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