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
【摘要】我们从学校层面开发并实施“1+1+X”阅读课程。本课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1”是指结合教材展开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第二个“1”是指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X”是指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
“1+1+X”阅读课程立足教材,延伸课外,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群书阅读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融合,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主题式阅读活动大大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三大课程相互独立,通过不同的操作对象与操作流程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和谐发展。
【关键词】“1+1+X”阅读课程 阅读拓展课程 群书阅读课程 主题阅读课程
现实背景
立足教材,延伸课外,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材将小学生应养成的各种语文素养都一一编写在内,合理地用好教材是我们每个老师应做的第一步。但光这一步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将课内习得的方法用之于课外,再从课外阅读、课外生活中汲取大量的养分来滋补课内。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更好地浸润与滋养。
群书阅读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融合,更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语文等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就够了,还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素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素养的形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更为重要。故而,我们设想将群书阅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以文明理,以文促情,从内心中达到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融合,进行在道德实践层面予以改变或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
主题式阅读活动大大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主题式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习得阅读与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特意从学校层面开发“1+1+X”阅读课程,促使学生语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展开个性化的主题式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程内容
所谓“1+1+X”阅读课程是指本课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1”是指结合教材展开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第二个“1”是指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X”是指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这三部分相互独立,通过不同的操作对象与操作流程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和谐发展。详见下图:
基于教材的阅读拓展课程 基于教材的阅读拓展课程是指依托统编本教材中“快乐读吧”中的相关要求,由教材向外生发开展相关系列的阅读拓展活动,侧重于发现规律,习得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具体安排如下:
一上教材内容:读读童谣、儿歌,阅读拓展《妹妹的红雨鞋》;一下教材内容:读读童谣、儿歌,阅读拓展《中国民间童谣》《外国民间童谣》;二上教材内容读读童话故事,阅读拓展《没头脑和不高兴》《大林和小林》;二下教材内容读读儿童故事,阅读拓展《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三上教材内容走进童话王国,阅读拓展《稻草人》《安徒生童话》《小鹿斑比》等;三下教材内容小故事大道理,阅读拓展《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阿拉伯寓言《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四上教材内容走进奇幻世界,阅读拓展《5月35日》《爱丽丝梦游仙境》《丁丁历险记》;四下教材内容走进科学,阅读拓展《细菌世界历险记》《森林报》《地球的故事》《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五上教材内容走进動物,阅读拓展《狼王梦》《西顿动物记》《独耳大鹿》《铁托的故事》《狼獾河》;五下教材内容走进历史一,阅读拓展《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六上教材内容走进历史二,阅读拓展《希尔利讲世界历史》;六下教材内容名人传记,阅读拓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居里夫人传》《恰同学少年》。
*备注:因目前尚未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故而四、五、六年级教材内容为揣测性的,请最终以2019年下发的统编本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准。
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 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是指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开展的相关德育主题群书阅读活动,侧重于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深化,为道德实践的改变与优化提供内驱力。具体安排如下:
学校德育目标六年三个阶段:一二年级启程阶段,一年级德育主题入学教育,阅读书目《大卫去上学》《我爱我的一年级》《大卫不可以》;二年级德育主题行为规范,阅读书目《成长力量大》系列。三四年级知行阶段,三年级德育主题十岁少年礼,阅读书目《最亲切的情绪课》;四年级德育主题规则,阅读书目《懂得和遵守规则》《规则》《 不安宁的动物园》。五六年级修远阶段,五年级德育主题尊重,阅读书目《小羊和蝴蝶》《点》《是谁来到了我的家》《弗洛里安,慢慢来》《朱家故事》;六年级德育主题诚信,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事》《诚信商店》。
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 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是指依托传统节日中秋节、清明节,以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为基础开展观影、创意写作、阅读综合实践等跨学科整合的主题阅读活动。一学期开展一个主题。下面以中秋节的“月主题”为例,具体呈现相关课程内容:
低年级明月皎皎——绘本童书,语文学科阅读书目一上:《晚安,月亮》《月亮,生日快乐》《公主的月亮》,儿歌《月饼谣》《月亮光光》等;一下:《强强的月亮》《小鼹鼠摘月亮》《月亮不见了》,儿歌《弯弯的月亮》《月亮月亮我问你》等。二上:《遮月亮的人》《月亮的味道》《月亮晚上做什么》,儿歌《看月亮》《小熊望月亮》等;二下:《松鼠先生和月亮》《月亮先生》《小猫咪追月亮》,儿歌《打出一个弯月亮》《月亮下来吧》。科学与劳动技术学科安排系列活动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音乐学科演唱《八月十五月儿圆》,欣赏《睡觉吧》,欣赏并演唱《月亮出来了》。美术学科安排剪纸,设计最迷人的月亮。综合实践课可以说说登月的历史。中年级明月渺渺——诗词歌赋,语文学科阅读书目《实验小学中段诗词歌赋篇》《唐诗》《宋词》中与月亮相关的诗词,科学学科探究月环食、月全食的形成过程;音乐学科欣赏古筝演奏《弯弯的月亮》,美术学科制作月相,月环食、月全食等,其他课观看电影《月神》,写微影评。高年级明月千里——小说散文,语文学科阅读书目五上: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 五下:李白《关山月》《月下独酌》, 六上:辛弃疾《太常引》,六下:陆游《凌云醉归作》,其次还可以阅读作家陈新散文:《月亮就是一根线》。科学学科安排根据日期画月相,音乐学科欣赏《一剪梅·中秋圆月》,其他学科,探究月球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性。
课程设置
“1+1+X”课程按各分课程的要求分别排进课表,并安排相关老师展开相应的指导或教学活动。基于教材的阅读拓展课程,语文老师授课,周三上午第三节,悦读课12课时+3课时(期末成果展示)。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由班主任上,双周周五下午第一节班队课,共6课时。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各学科老师上,一学期5课时,周五下午第二节走班制拓展课。五周为一轮,一学期三轮,即学生可参与其中的三个学科学习,语文必选。
*备注:学生自选一门学科5周内学完5课时为一轮。一学期可参加三轮,每轮可选不同的学科,其中语文学科为必选内容。
操作流程
“1+1+X”课程按各分课程有各自不同的课型与操作流程:
基于教材的阅读拓展课程主要有三种课型:指导课、探究课与汇报课。指导课重在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策略的渗透与学习。探究课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整本书中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的秘妙,并能尝试着迁移运用。汇报课重在展现学生在延伸阅读中的发现与创意作品展示。其操作流程为:指导→探究→汇报
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则有自主阅读交流课、活动展示课、实践指导课。自主阅读交流课重在通过阅读发现他人优秀的行为习惯。活动展示课重在结合发现的好的行为习惯设计相关的活动,如相声、讲故事等语文实践活动展现在同学面前。实践指导课重在联系自身实际,联系本班情况展开捉虫活动,纠正存在的不足,优化自身行为。其操作流程为:自主阅读→活动展示→实践指导
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则有语文学科的创意读写课、诵读课、研读课、探究课;其他学科的实践操作课、表演展示课、自主探究课、电影课等。其中语文实践性活动为重,其他学科为辅助的跨学科整合课程。
其操作流程为:
【双线并进】
●语文学科(创意读写课、诵读课、研读课、探究课)
●其他学科(自主探究课、电影课、实践操作课、表演展示课)
实施策略
注意三个课程之间的和谐共生 第一,三个课程各有侧重。“1+1+X”课程有结合教材展开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这三个课程除了有各自不同的操作对象与操作流程外,还应有所侧重。
结合教材展开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侧重于发现规律,习得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侧重于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深化,为道德实践的改变与优化提供内驱力。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侧重于以“传统节日文化”为整合点,打破学科界限,加强节日文化在诸学科之间的融合,汲取不同学科的优势,借助学生多元智能中的优势智能,在学生喜欢的学科领域更好地传统节日文化从表象、意象、东西方文化差异、现代人的认识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第二,三个课程相互配合。除了各有侧重之外,三个课程之间应相互配合。结合教材展开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是基于教材生发的课外阅读课程,是本课程的根,因为发现整本书中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的秘妙,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力与审美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为纯属课外的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重在行为素养的养成,重在育心树人。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则是养文、育心、树人三方面并重,特别需要前面两大课程的鼎力相助。而这一课程的顺利达成,又反过来给前面两大课程补充营养。如此一来,三大课程密切配合,和谐共生,学生在富有情味、语文味、人味的课程中自然呈现出成长的态势。
注意三个课程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和谐共生 第一,三个课程内部各方面之间各有侧重。三个课程内部各方面之间还需要做到各有侧重。结合教材展开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中的指导课、探究课与汇报课三者间呈递进关系,但有时探究先行,指导在后也是可以的。其指导课重在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整本书的阅读主题与阅读重点进行把控与指导。探究课重在让学生围绕自己设计的阅读单展开阅读探究活动,从中发现书中的语言、特别风俗、民族图腾、气候环境等秘妙之处。汇报课则是让学生将自己或小组内的探究发现呈现给大家。
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中的自主阅读交流课、活动展示课、实践指导课三者间也应呈递进关系。但有时活动展示先行,自主阅读交流在后,也是可以的。此两者一律重在为实践指导,即学生的导行服务。
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则以语文学科为主,实现跨学科整合,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三个课程内部各方面之间相互配合。三个课程内部各方面之间还应做到相互配合。结合教材展开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拓展课程,其指导与探究越充分,学生的汇报越精彩。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融合的群书阅读课程操作流程类似,自主阅读课交流与活动展示越精彩,越入心,实践指导就越有成效。
基于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的主线是“传统节日文化”,它是课程的灵魂,是核心因素,不管怎样,均不得动摇。语文学科的创意读写课、诵读课、研读课、探究课;其他学科的实践操作课、表演展示课、自主探究课、电影课等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整体。
课程评价
基于学生作品的多元评价 本着尊重学生的创作意识,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望,开展基于学生作品的多元评价。如最佳创意奖,最佳语言风采奖,最幽默风趣奖等,将对作品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创意读写指导相结合。
基于学生作品的多主体评价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创意读写完成后,进行现场展示或表演活动。活动中请同学、家长、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现场点评或微信点评。让学生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大家对自己的赞赏与评价。
基于学生差异的表现性评价 采用“轮流展示与择优展示相结合”、“团队举荐与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位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都有展现作品的机会。展现形式可以是微信播报、诵读、改编成剧本表演、习作心得交流会、优秀写法推荐、读书与写法摘记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展示、优秀作品展示等。帮助中低学习层次的学生参与整本书创意读写的信心与乐趣,让阅读与习作成为每位学生的自觉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1+1+X”阅读课程注重立足教材,延伸课外,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群书阅读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融合,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主题式阅读活动大大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三大课程相互独立,通过不同的操作对象与操作流程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和谐发展。在学校层面开展“1+1+X”阅读课程,具有较强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 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 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美)莫提默·J.艾德勒,(美)查爾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蔡宜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5](法)保罗·阿扎尔(Paul Hazard).书,儿童与成人[M].梅思繁,译.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6]王荣生,李冲锋.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加拿大)李利安·H.史密斯(Lillian H.Smith).欢欣岁月[M].梅思繁,译.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