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娟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初步离开家庭、融入社会的场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第一步。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也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为根本目标进行设置的,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年龄小,传统以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幼儿来说是极其不适宜的。因而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是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幼儿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调整结构;创新教学;户外活动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和内涵,是指在保证原有游戏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将幼儿园的课程以幼儿喜爱且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摆脱单调讲解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能够增添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使幼儿教学活动变得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调整课程结构,合理设置游戏
幼儿园课程种类多种多样。有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有培养幼儿各种才艺的兴趣课程,以及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课程和各式各样的互动课程。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充分领悟游戏化教学的内涵,精心调整课程结构,将游戏化教学与各项课程巧妙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
例如,亲子互动类的课程是比较常见、幼儿也比较喜爱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亲子互动课程中设置游戏。比如为了考验家长与幼儿的默契度,教师可以設置寻宝的游戏,让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其中完成。具体的活动方式是:幼儿及家长利用大型积木、废旧纸箱等搭建“城堡”,搭好之后,教师负责把“宝藏”藏入城堡内,藏好之后,让幼儿及家长在保证不损坏城堡的前提下,将“宝藏”找到,并且找到宝藏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能力,还拉近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很好地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新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优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当下一些流行、具有创新型特征的元素巧妙设计游戏,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学习一些创新型的游戏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例如,游戏的设置可以适当地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以表演游戏为例,大部分幼儿对“白雪公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将其与表演活动巧妙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幼儿对基本的故事情节熟记于心。之后,采取自愿参与的形式或是挑选一些乐于表现的幼儿,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的表演活动。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表演需要的道具,比如头饰、服装等,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大致情节更好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先进的技术或设备记录下幼儿的表演瞬间,拍摄成照片或是短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或是制作成照片墙的形式,用来优化班级的墙面环境建设。如此一来,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游戏化教学进行创新,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进展下去。
三、开展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受年龄的影响,幼儿易对外界新鲜、奇特的事物感兴趣,传统拘泥于课本、教材的教育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此,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户外游戏教学的设置,积极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园区,走向社会和家庭,在广阔的户外空间认识到更多有趣的事情,使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以节日为契机,让幼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母亲节为例,为了使幼儿能够充分体会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与不易,教师可以让幼儿携带一枚鸡蛋入园,并且保护鸡蛋几天内不被损坏;在植树节组织幼儿参加植树活动,让幼儿在亲自栽苗、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见证生命的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或是在国庆等一些重要的节日带领幼儿参观一些革命先烈博物馆,使幼儿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生命的意识。如此一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户外教学活动,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总之,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课程内容出发,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依据,积极探究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蕾.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