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磊
“互联网+”时代,越接近信息,就越远离贫困。互联网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一辆不容错过的“高速列车”,网络扶贫也正在催生脱贫攻坚的新动能。过去不来大凉山,不知道贫困的羁绊有多深,如今来了大凉山,才知道互联网带来的蜕变有多快。在这里,网络和4G为深山打开了一条链接外部世界的天路,“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公益”,以及物联网、农业无人机、VR、AI这些发达地区尚未完全普及的服务和技术,都正在这一座座深山里生根发芽。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互联网加持下,正在快速进入网络新时代。
众所周知,扶贫不仅要靠政策扶持,更要靠内生动力。网络扶贫致力于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相比传统的以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款物资助为主的“输血式”扶贫,网络扶贫更像是一种“授之以渔”的“造血式”扶贫。互联网不仅激活了农村生产力,也切实打开了孩子通过网络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网络改变命运的通道。在互联网的帮扶下,农产品得以走出山村,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更多的工作机会也随之出现。实际上,自2016年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让贫困地区顺利地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尤其是网络教育、网络文化、互联网医疗极具针对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脱贫摘帽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下半场”,网络扶贫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是间接帮助,通过网络不能立即让农民增收、脱贫,它需要其他配套的举措才能把脱贫攻坚的作用发挥出来。让贫困地区顺利地搭上互联网快车,也绝不是简单地搭搭桥、牵牵线,教会贫困户开网店这么简单。要激发互联网释放更多的扶贫“新动能”,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网络扶贫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不能只靠自身力量单打独斗,而是要以互联网思维弥补扶贫工作的现有不足,引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发挥他们在普及网络、电商扶贫、技能培训、教育、宣传、资金募集等方面的作用,让贫困问题走向协同治理、社会共治。同时,還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既具当地特色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现代科技的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融于贫困地区各领域中,彻底拔掉产业的“穷根”。此外,还要通过互联网推动扶贫工作由粗放管理转向精准管理。通过大数据让扶贫目标、扶贫措施、脱贫跟踪更加精准到位,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帮扶措施,实现“靶向治疗”。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网络扶贫已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杠杆。各地要主动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用“绣花精神”做细、做实、做精网络扶贫,最大限度释放数字红利,让贫困群众在网络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