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祥
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鉴赏,需要一定的诗歌阅读积累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而要能真正读出诗歌意趣韵味,使欣赏的品位提高,则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涵盖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炼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如何确定“诗眼”?内容上,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如: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分析 “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
示例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诗眼”常见的提问形式有如下几种: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字词的妙用;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如:
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③。
注: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分析 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只有“苦”,它是全诗感情所在。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示例 “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③考虑该字(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分析 “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示例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我们在判断哪个字(词)是“诗眼”或“词眼”时,以上三点是重要的依据。但在具体分析时,对不同词性的字(词)的分析思路又有所不同。
答题规范上还要注意点明哪一个字(词或句子)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该字(词或句子)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或句子)写了哪些内容,考虑该字(词或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我们要明确诗眼的价值,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或者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赏析“诗眼”(或关键词)必须培养以下意识:(一)多要素意识。“诗眼”可以让全诗生动,充满活力;可以营造意境;可以统摄全篇;可以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二)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单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方面,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与重点字词考虑;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例如2008年全国Ⅱ卷要求对《春日即事》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其中有思想感情,艺术特点,有联想想象,有修辞方法,是从多角度分析与鉴赏的结果。又如: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题: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如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示例 (1)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②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③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2)①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②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综上所述,一定要通过探究诗眼来关注高考语文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在探究诗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和鉴赏水平,从而对中国古代诗歌和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和终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爱好。通过这种方式探究和积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会自然形成和稳固提升。
(责任编辑 / 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