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考试作弊及预防

2019-09-10 07:22姚琦兰娟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影响因素

姚琦 兰娟

(1.湖南城市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湖南城市学院 采购和投标管理中心,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考试作弊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导致教学评估失真,同时也助长了学生形成不良品德,危害极大。针对大学生特有的考试心理特征,剖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作弊心理特征、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提出侧重诚信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注重全过程理念的教学改革,从本质上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建议与对策,為高校有效控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和制定考试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考试;作弊动机;影响因素;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148-03

Abstract: Cheating in exams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led to distortions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t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bad morals and great harm.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unique examin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arms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eating,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external objectiv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behavi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focusing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amination. In essence, it prevents and controls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behavior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and formulating examination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exam; cheating moti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preventive and control

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国家未来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培养,在高校的培养中,大学考试在校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试金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学考试一直出现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据相关统计[1]有过至少一次作弊的学生高达50.1%,并且对为了及格而作弊的表示理解和宽容的学生占56.6%。然而,很多因考试作弊受到严重处罚甚至开除学籍的学生不在少数,可为何一直未能更好的措施预防考试作弊的行为呢?本文从大学生特有的考试心理特征出发,分别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客观存在外在因素,提出从作弊源头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建议与对策,为高校有效控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和制定考试制度提供参考。

一、考试作弊的危害

(一)破坏考试公平和教育评价体制

当前教育体制下,虽然教育界对考试形式与考试成绩存在褒贬不一的看法,但大学学业考试仍作为学生差异评定的主要参考指标,考试成绩的差异性和相对性,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竞争活动。既然成为一种竞争性的活动,就必须遵循考试的相关规章制度。考试作弊从根本上就是践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考试作弊主体既想逃避考试规章制度的束缚,又想在竞争中得到相对高分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使得无法正常发挥考试的衡量功能。当前,大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的好坏也是对教学主体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学生考试成绩由于作弊而让当前对教学评价出现大的失真,作弊不仅违背考试公平,同时也违反了现行的考试规章制度,严重破坏了目前的教育评价体制。

(二)促使形成冒险及投机心理

考试作弊会败坏学校的学风,形成了不良的学风,给大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很大负面的影响。在明知考试作弊违反校规会带来很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仍然以身试法,若在一次考试中没被发现,侥幸“成功”,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不应该有的结果,由此形成了总以为不会被监考老师抓到的侥幸心理和漠视学校规章制度心态,当走出校门后同样漠视国家法律规章,采取投机、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到了学生的整个人生。特别是我国高校教育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下,维护我国高等教育形象和考试权威更为重要。因此,考试作弊者不管是侥幸得成或是被严厉处罚都是学生承受不起的后果,危害性不可小视。学生在学校培养积极向上、公开公平的竞争观,防止投机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十分必要。

(三)阻碍“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就是教与学的融合问题,是教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互相促进,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彼此分享思想、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与观点,求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最大的获得和教师本身也得到最大的完善。高校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是“教”与“学”高度融合,学生考试成绩往往作为教师“教”的水平和效果的主要参考对象,同时也是高校教师对学生差异教学的主要依据,考试作弊带来教师错误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不恰当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无法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因此,作弊严重阻碍了教与学的整合。

二、考试作弊心理及类型

各大高校几乎对作弊行为是零容忍的态度,在制度考试规章制度时,考试作弊几乎均与学位取得挂钩,如果学生考试作弊得到查证与通报,认情节严重程度,小则取消学位,大则开除学籍。然而,在这么严厉的考试规章制度前,仍有学生铤而走险、冒险违规。分析其考试作弊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考试作弊类型:

(一)“必抄”型

“必抄”型主要源于内因因素导致产生作弊行为。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的没有上进心、没学习目标的生活状态表示担忧,这主要针对高校里存在的部分学生,以为大学生活不必像高中那样紧张和有目标性,大学生活可以由自己完全掌控,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大学生活出现“悠闲、堕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平时不努力学习,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其他活动上,比如电脑游戏、社交媒体和校外兼职等。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学科成绩考试时,以及格為目标,即常说的“60分万岁”,甚至严重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业。平时不上课或上课不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同时考前没有系统性的复习,自感考试难及格,又不想补考和重修,需要靠作弊蒙混达到及格的目的。这部分同学考前多有作弊准备,考试时东张西望,只想着如何抄题。此类,作弊学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知识掌握不够、自制能力差、习惯作弊)引起的作弊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考试前做好作弊的准备,考试必须作弊才可能通过课程考核的“必抄”型学生,这是学校教学管理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二)“可抄”型

“可抄”型主导作弊行为产生的因素为外部因素。如考风考纪不严、试卷难度过大等。这部分学生不存在考试不及格的担忧,他们一般是都是“从众”的心理在作祟,只要不被发现,机会一来就不失时机的抄袭,作弊动机完全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这就形成了一种“不作弊,很吃亏”的心理。这种心态更多体现在他人作弊导致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产生效应,根据调查[2]的学生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学习风气一般的学校或班级,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因此,影响这类作弊学生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学风考风考纪不严,将大大增加这类考生作弊行为发生的概率。

(三)“协助”型

“协助”型作弊主导作弊行为产生的是内因+外因双重因素所致。这类型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很好,平时认真学习,复习较为充分的同学。他们从来都是视作弊为耻,认为作弊是自欺欺人的事,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一般是不作弊的。然而,这部分同学在作弊中担当协助,帮助他人作弊的为多。这种类型分为:第一种是主动帮助他人,由于学习成绩很好,为了在评奖评优中得到其他同学的支持,在考试过程中主动热心帮助“差生”。甚至出现在考试过程中,临时热心帮助的现象。第二种是碍于“情面”,同寝室或是玩得较好的同学要求下,被动的提供所谓的“帮助”或是“方便”,甚至出现替考,实属“哥们儿义气”促使他们被动作弊。由此可知,他们协助作弊一是为了自己能在其他方面得到同学的支持,二是被动协助他人。因此,此类学生大部分均是协助作弊的。然而,在考试规章制度已非常明确,协助作弊同样视为作弊主体。

三、考试作弊预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诚信教育,正确对待考试

从数调查数据来看[3],大学部分学生考试作弊,不管是否成功,心中都有种懊悔不安的自责心理,认为自己做了一件自己非常不愿意做且不道德的事,特别在自尊心较强的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作为学习者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评定手段。考试成绩既涉及到教育者,也涉及到学习者。因此,考试的结果是学习者自我评价的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业水平、挑选优秀人才的客观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者的施教水平和效果的客观评价重要指标之一。正确认识考试,学生对考试的长期认识不足,对考试考核与能力的理解存在误区,大学入学后,不花时间和精力掌握真才实学,满足于能顺利毕业拿到双证。大量时间花在了其他事情而非学习上,考试更多的是应付、蒙混过关。根据调查[4],大学生作弊人群中占比68.44%的是因为平时不努力而又想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同时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员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可见,学生对考试作弊不再视作“耻辱”,而是一种“本事”、“捷径”。因此,预防和防止考试作弊首先应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把重点放在对学生道德法规纪行的教育上来,在考前作好诚信考试教育,引导启发学生提升对考试的认识,大力营造“作弊可耻”氛围,使其与班风、学风融为一体。

(二)积极教学改革,激发学习积极性

1. 摒除“一元化”课程体系

学习的积极性是建立在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教学内容与方法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上课和获得感,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到学习上来,有激情和意愿上好每门课程。因此,应该注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革新。当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仍滞后于时代发展所需,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不能适宜岗位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是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将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置于同一标准同一层次培养,即所谓的“一元化”的课程体制,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特别是在我国教育水平极度不平衡的国情下,教育水平和质量落后地区生源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一元化”的课程体制。而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则被乏味的“一元化”课程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应该围绕毕业生岗位需求进行设置,教学内容为应该是当前最新理论、新材料、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等设置的教学内容,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2. 重构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由于新工科建设的时代需求,正需教育界进行一场大面积的深度改革。主要表现为紧跟行业产业链,学科与专业设置前瞻性的对接产业链,并与产业链时时进行动态调整。积极对接国家最新发展战略,建立服务现代产业的新兴学科与专业,加速传统学科与专业的改造。课程改革注重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更加重视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新工科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

3. 创新教学方法与现代通讯技术有机结合

参与式、混合式教学最大特征就是强调互动性、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方法,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因此,创新发展教学方式需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基于MOOC、SPOC、微课[5-7]等现代网络平台的教学改革,需加大普及率,建立全体高校教师参与共建共享的体系,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的多维度的互相式混合教学。

总之,在学科及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紧跟时代需求,按国家新发展战略和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手段落后,仍停留在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丧失内在动力,严重的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敷衍了事,考试前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复习,滋生考试作弊行为。

(三)变革考核方式,注重全过程考核

1. 课程考试方式和学习评价机制不合理

当前,国内各大高校仍以课程考试成绩作為学生学习效果考查和人才选拔的主要考核指标,实施“课程成绩挂课,一票否决制”。然而这种测评方式并不能达到考查学习效果和选拔人才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局限于考试大纲。这种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往往抑制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点,难以适宜其个性化发展。同样的标准化答案,如考题中的客观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判断题等考题形式,甚至普遍存在以“笔记”为中心的考试模式,即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这种注重“死记硬背”的考试[8],可以通过作弊就能达到高分的目的,孕育了作弊的客观条件,直接或间接让学生更容易滋生考试作弊取巧的想法并择机实施;二是课程考试制度设计存在较大局限性。当学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学生在奖学金评定、入党资格、保送研究生资格、评定先进个人等方面均是采用“挂课一票否决制”,由此学生在课程考试前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为了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同样滋生了考试作弊的想法并趁机实施。虽然,各大高校均设置了补考和重修环节,另外的重修费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个不可回避的负担。因此,单一对课程考试成绩的考查制度确实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避免考试作弊行为的产生。

2. 变革课程考试方式,注重教学全过程考核

考核以教学实施全过程考核方式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试方式的变革。修改和完善高校考试管理体制,推崇教学实施全过程考核制度,即是课程成绩不再单一的以课程考试为唯一衡量标准,应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置各类考核指标,分配其权重,最后按其权重计算各项指标分数,最终合计得到总成绩。因此,这要求课程设置基于成果导向[9](OBE)制定教学内容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必须实现岗位需求相应的目标成果,以成果为考核目标,并根据相应模块在此课程中的地位设置计分权重,教学实施后每个模块给分数,最终将各模块分数汇总合计,这样给出的成绩便是课程成绩。因此,实施教学过程考核制度需要根据每个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步分解教学目标,研究评价权重。可参考韩国终身教育学位考试中采用的学位银行“四阶段考试”制度[10]。这样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课程考试作弊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参与式混合教学。当然,也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样围绕成果导向的考核制度改革是值得推崇的。

参考文献:

[1]万明钢,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2(03):79-84.

[2]舒首立,桑青松,郭永玉,等.作弊为什么会传染?社会损失和作弊态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6):664-671.

[3]刘健,江文,张敏强,等.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85-88.

[4]赖秀兰.略论大学生考试作弊及控制[J].江苏高教,2006(03):94-96.

[5]张蕾,张华峰.为什么选择MOOC——基于“学堂在线”学习者数据的在线学习动机研究[J].江苏高教,2019(04):50-57.

[6]姚林香,周广为.高校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92-100.

[7]张殿恩,王蕴喆.慕课视域下外语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149-152.

[8]张军.“卓越计划”视角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3-5.

[9]张男星.以OBE理念推进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大学教育科学,2019(02):11-13+122.

[10]凌磊.韩国终身教育改革新动向——基于学分银行制和学位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8(02):117-122.

作者简介:姚琦(1984-),男,侗族,贵州玉屏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和教学;兰娟(1984-),女,畲族,江西吉安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影响因素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