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邵璇张礼慧高俊山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邵璇 张礼慧 高俊山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 荣成 264300)

摘  要:阐述高校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剖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关系,讨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论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设计中的三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现代控制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107-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of "courses thinking". It analy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ourse Ideological Management",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courses think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teaching modes of "course ideology" designed in the course of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modern control theory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高等教育首要任务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素养的培养,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育机制是现代高等教育创新理念与宗旨的体现,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抓住提高专业人才政治素养与科学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引导,以“专业课程思政”为核心,通过“课程思政”模式,把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工匠精神、无私的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从单一的“思政课程”到全方位的“专业课程思政”的“并行”式的教育模式,创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为引领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关系解析

要正确科学地领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思维,用方法论观点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思政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在2005年,“课程思政”最早出现在2014年[2]。二者的出现,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性,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课程,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与社会期待。“思政课程”與“课程思政”都是高度专业的词汇。“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课程思政”含义则是“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即“4+1”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指除“4+1”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等。

“思政课程”是利用现已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素养的教育内容,属于典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名副其实“灌输式”教育。《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思政课程”实际角色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3]在高等教育学校课程体系设计中,“思政课程”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由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所决定。

“课程思政”则依托某门专业课程作载体,根据实际需要隐性或显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素养教育,形式较灵活,具有很好的可接受性,尤其是一些专业骨干课程,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接受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教育,达到更理想的教育目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4]《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的选修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思政’作用。”[5]“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创新举措,充分挖掘每门课程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载体平台,“促使科学知识传授与人生价值观教育同频并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密切关联,二者在“立德树人”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执行中相辅相成,是“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在执行中,既要防止主角超量运作、配角闲置无用,不能用主角代替配角,不能单打独斗,又要防止配角“抢戏”,取代主角而使主角闲置,或者不要主角了,在教学执行与实践过程中,忽视“思政课程”或“课程思政”的现象经常发生。不能过于倚重某一角色,要形成整体育人合力,摆正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真正使二者同频并行,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协作荣辱与共的命运关联。遵循习近平主席的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

二、树立“课程思政”教师核心作用

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教师起决定因素。教师要“明道、信道”,旗帜鲜明地站稳社会主义阶级政治立场,针锋相对地批判错误观点、引领社会政治思潮。专业课教师必须将传统思政教育课与专业课程对接,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频并行,达到以“科学+思政”化人、以“科学+思政”育人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目的。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专业课既要传授大学生本专业基本概念、原理、模型、表示方法、控制与优化技术和知识,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7]。哈理工荣成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各门核心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文化品味及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要以工程认证设计的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为出发点,充分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目的,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历史资源。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备课阶段就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情感等,在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著名科学名家身上的学习严谨、求真、仁爱、创新的品质等基础上,渗透工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制造对人类安全及环境的影响等相关思政内容。

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拓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涵。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以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为立足点,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目标,在各教学环节向学生头脑中缓缓地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灌输“正能量”,教师通过课堂和课程这个主平台,探索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式,强化“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创新的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自觉、有目的地采用多种不同特色的教育模式,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专业教师应拓宽育人工作途径与方式,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突出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职业积极性、行动主动性、思维创造性,紧紧结合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导引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注意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富有创新创业创造精神、高品质的文化素质、人文与科学钻研精神、团队协作精神、通畅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将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二者有机结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思政教育核心元素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并行、共同发力、形成合力的大思政格局。每位教师都要扛起“思政重任”,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的创新要依靠专业教师实现。专业教师应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思路、内容、方法、手段。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平台作用,在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如何以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形形色色的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启迪大学生纯洁心灵,使其与思政课程同频并行,是每位专业课教师应当思考的焦点问题。

三、《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是哈理工荣成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表示方法、控制与优化方法等用于分析、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对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正确的描述、分析,具备运用微分方程、状态向量方程、矩阵、状态空间模型等理论和方法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对象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能够识别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正确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能够熟练运用自动化专业术語就自动化工程控制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如何在《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体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课程组任课教师经研究讨论,设计三种教学模式。

(一)依据《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特点,设计每节课思政教育情景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每节课思政教学情景。具体做法: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充分寻觅、挖掘本节课所蕴含的德育渗透点,如:第一节课设计的思政教育情景:控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如何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标志是什么?在控制理论发展的长河中都有哪些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最终成为科学家?如俄国数学家李雅普诺夫创立的稳定性理论、美国学者贝尔曼的动态规划法广泛用于各类最优控制问题、前苏联科学家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卡尔曼的滤波理论、中国的钱学森、智能控制理论的建立者美籍华人傅京孙等等,利用启发式、研讨式、过程导向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点拨、启发、引导和训练大学生课前自主查找这些相关的内容,不拘泥于教学形式,可在线上组织讨论,也可在课堂讨论,但课堂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教师在设计情景引领学生的同时,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二)“课堂思政五分钟”设计

课堂思政要取得期望的教学效果,既要强化显性教育,又要把隐性教育做足做深。为此,课程组任课教师经研究讨论,提出《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堂思政五分钟”特殊教学形式。即:在九十分钟的专业课堂教学中,每次都要抽出五分钟给思政教育。每次课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所不同,依据专业课的知识内容设计思政教育内容与情景,二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如:讲授到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理论时,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李雅普诺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现代控制理论的贡献:创立特征函数法、常微分方程运动稳定性理论的创始人、转流体的平衡形状及其稳定性等。讨论形式与时间的把控:因课前已在线上布置给学生相关的题目,学生已做好准备,且已对相应的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陈述,教师做引导性和总结性发言。讨论的时间选择非常重要,在每一节课学生出现疲惫、精神松散、听课状态不佳时,教师开始提问最好,其好处有二:使学生的注意力再度集中、大脑开始运转、精神状态逐渐缓解,另一方面,教师所问内容很有趣,不像专业知识讲起来枯燥,可以缓解学生高度紧张的大脑,纾解学生的心情,调节课堂气氛,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三)利用先进教学法,突出科学实践的有效性

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探究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在网上发布设计题目和内容,使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观测器结构设计,自行设计开发并完成基于MATLBA的观测器等系列任务,从中很好地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与知识,促使学生完美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内化,以此培养大学生以“技”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对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牛人”、专业技术上的“大腕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正”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钦佩的,通过《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培育这样的优秀大学生,使他们在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引领同学们走向成熟成才,是专业课任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Z].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简报,2018(1).

[3]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Z].

2018-4.

[4]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教党〔2017〕62号.2017-12-05.

[5]教育部.關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社科〔2018〕1号,2018-04-13.

[6]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邵璇(198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

*通讯作者:高俊山(1962-),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交流调速智能控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