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9-09-10 07:22陈荣桂夏媛徐治然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大学生

陈荣桂 夏媛 徐治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就业创业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递增,为了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高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日程。文章首先对江苏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加以分析,继而从组织体系建设、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038-03

Abstrac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novation.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creases continuously,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and high-quality service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and then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the intellig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resource integration,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smar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service system

高校大學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大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稳定,是国家民生大计。2017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1]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高校青年大学生受教育水平高、掌握新技术快,是信息化时代的主力军。当前,高校正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创业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强化组织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平台体系建设和以就业创业服务实务为主的内容体系建设,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相关概念解析

智慧就业创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学界对其尚未有权威的概念和内涵解释。已有的研究仅对智慧就业从理念和技术两个方面做了阐述。理念方面,有学者认为智慧就业就是将就业服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要素进行科学有机优化和整合,发挥系统化和最大化功效,实现最佳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技术方面,有学者认为智慧就业就是高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信息化平台,并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求职信息匹配与推送等涵盖就业教育、就业服务、就业管理全过程的就业工作新业态。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现状

为进一步厘清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方便开展科学分析,课题组围绕研究主题设计了调研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发放给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本一、本二、专科三个层次学校毕业班学生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588份。此外,课题组还通过访谈形式,访谈了8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高校毕业班学生12人。根据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并结合访谈结果,可以总结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如下:

(一)组织、课程、平台三体系建设初步格局基本形成,但还需持续优化完善

1. 组织领导体系基本完备,机构设置和保障措施尚待加强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开始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为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校长、学院院长分别担任学校、学院层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所有学校都成立了就业工作部门,具体承担就业工作,部分学校将创业工作纳入了就业工作职责中,部分学校成立了双创学院,将创业工作纳入到了双创学院工作职责中。访谈了解到,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就业工作“三定”要求,即定机构、定编制、定经费,在部分学校还没完全实现,部分学校人员配备偏少、专用场地面积低于最低标准、经费保障不明确;部分学校二级学院只设置就业工作管理员,未明确设置岗位并规定职责,4.59%的受访学生表示所在学院没有成立就业指导或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站),27.72%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清楚有无成立。总体来看,虽然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组织领导体系已基本完备,但向下延伸不够;在保障措施方面,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要求还未得到严格落实。

2. 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取得成效,质量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扩招,大量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暴露出因缺乏职业规划而导致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偏低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为此,教育部指导各高校陆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2012年8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从执行来看,目前绝大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和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但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以下问题:37.93%的受访学生认为高校对两类课程的课程建设质量重视程度不一;36.90%的受访学生认为两类课程授课方式单一;51.87%的受访学生认为不少高校两类课程采取大班化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互动;48.81%的受访学生认为缺乏个性化指导,影响了两类课程的实效性。在实际访谈中,笔者注意到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未正式全面实施,仅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作为一个章节内容来讲授。

3. 平台体系初步建成,联动机制和效用发挥还有提升空间

建设基于网站、APP应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的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有利于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服务的全面性、便捷性和精准性。调研发现,各高校均开设了专门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站,但基于APP应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多平台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联动机制还没全面建成,65.82%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开通了就业创业工作APP,76.02%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开通了基于微信应用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22.11%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开通了基于微博应用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针对学校就业创业网站或APP应用平台等是否可以实现简历投递等功能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学生表示可以、不可以、不清楚的分别占51.53%、6.80%、41.67%。结果表明:多平台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功能效用发挥还有很大建设空间,实现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和管理全程信息化,提升便捷化、智慧化水平是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本质要求。

(二)内容建设有进步,但内涵建设仍有欠缺

1. 课程内容建设较科学,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未形成系统化育人格局

访谈发现,各高校在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类课程的教学方面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生涯规划类课程主要教授自我探索、认知环境、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等知识,就业指导类课程主要教授就业理论、就业政策、求职面试指导、创业教育等知识。虽然理论课教学体系已经逐步建成,但基于网站等信息化平台的课程育人体系建设还处于粗放式的状态。调研省内多家高校就业网站发现,不少学校的就业创业网站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信息较少、缺乏体系,且发布的信息缺少原创性的,不少为复制、转发。同时,受访师生均表示,因为两类课程是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多,整体授课效果受影响,且课下个性化指导难以实现。

2.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内容供给受到学生认可,但离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有差距

针对求职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的调研数据显示:学校网站、就业APP等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占81.12%;辅导员老师发布的招聘信息占73.64%;参加校园招聘会、宣讲会获取的信息占76.70%;参加社会招聘获取的就业信息占42.52%;家长、亲戚朋友介绍的信息占39.80%。数据表明,学校已经成为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针对希望从学校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获得更多服务的调研数据显示:76.53%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获得更多就业、实习等招聘信息;67.01%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50.17%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获取更多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43.88%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获得职业测评与分析指导;38.61%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能提供更多咨询服务;27.72%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获得更多創业实训指导。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在就业创业方面,学生希望学校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更多有针对性、更加全面的指导与服务。

三、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一)优化组织体系,明确职责,落实保障

高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完善科学的组织体系,这是实现智慧就业创业服务的基础保障。一方面,高校在统筹规划和设计学校就业创业职能部门和部门具体职责时,应树立智慧化理念,在明确校院两级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校级就业创业服务职能承担的机构和职责,同时,考虑到二级学院专业性以及具体承担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实际,要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具体机构和职责设置,摆脱学工负责的单一局面。另一方面,高校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到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方面条件,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提供充足保障。

(二)运用大数据等新科学技术升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是实现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管理、服务等综合功能的重要平台,平台的智慧化水平决定着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度、宽度和成效。

1. 运用大数据等新科学技术

随着大数据等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其在高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大数据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大数据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提供新方法”,“大数据平台提高了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效”。[2]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创新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中牢固树立大数据理念,打破传统部门界限和“数据孤岛”现象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科学技术,架构建设智慧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平台。在此平台,便于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与信息的精准推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等综合功能。

2. 运用APP应用、微信等新媒体技术

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接受新技术、学习使用新技术的最重要群体。高校应开发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就业创业服务APP应用,基于微信应用的微就业创业平台等,与高校就业创业网站平台联合,共同打造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就业创业服务综合体系。增加交互功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动接受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的积极性,增进平台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交互性。[3]在此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工作动态发布,毕业生就业求职需求与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精准对接,招聘会门票预约,电子简历投递,实现就业创业等业务的自主化办理,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就业创业,获得就业创业服务的“5A”智慧就业创业新模式。

3. 打造优质就业创业网站

当前高校就业创业网站普遍存在缺乏对用户需求定位的分析,内涵和质量建设不足的现实问题,需要学校充分调研学生和企业等用户需求,科学设置就业创业网站栏目,重视网站页面设计和内容供给,高标准打造学校就业创业网站,增强网站等就业创业媒体平台的用户粘性。在网站建设中,还应注意功能模块的设置及作用的发挥,增强互动性。如高校就业创业网站的咨询预约功能方面,进一步拓宽可供咨询的师资力量,重点发挥学院的专业教师的力量,帮助更多学生实现咨询预约,并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加强网站内容和内涵建设,加强对发布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增加发布信息的原创性。

(三)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内涵

高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资源建设也是高校实现智慧就业创业服务的重要部分。资源建设包含两个方面: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这两方面是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全体系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的关键。师资资源建设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打造一支能科学推进信息化、智慧化体系建设技术队伍,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三是发挥二级学院专业师资力量打造一支能有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四是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创业管理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涉及课程大纲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大纲已经形成,但还需进一步提炼和优化,要根据大纲科学安排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新媒体平台特点,合理设置基于就业创业网站、APP应用和微信的课程内容供给。

(四)构建机制,保障就业创业服务有序推进

科学的机制、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高校就业创业服务涉及面宽、内容多,职能相对分散。内容如就业创业教育、就业创业训练与指导、就业创业实践、就业创业工作实务与管理等,在高校涉及职能部门可能比较多。为此,有必要构建协调和联动保障机制,确保就业创业服务顺利有序推进,这也是高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有序运行的基础。一是要合理设置职能,明确各部门职责,高校涉及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各部门,对其各自职责要从学校层面上进一步加以明确,避免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影响整体工作成效。二是要构建联动机制,确保就业创业教育形成系统化合力,包括就业创业理论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指导的联动,就业创业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联动等,以及高校、政府、用人单位等之间的有效联动等。三是要落实好就业创业服务的保障机制,从学校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整体高度,合理安排人、财、物等的投入,特别是在当前不少高校面臨投入不足的现状下,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四是要建立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对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过程的考核评价,发现制约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提升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质量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2017-02-06/2019-08-18.

[2]陈荣桂,郁政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70-73.

[3]李凤春,郭小平,杨波.大数据环境下吉林大学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7(8):79-83+88.

[4]吴名蒙.浅论如何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长沙某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162-163+165.

[5]唐秋红.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2):68+70.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研究”(编号:2017SJBFDY599)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荣桂(1979-),男,汉族,江苏兴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夏媛(1989-),女,汉族,安徽当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徐治然(1977-),男,汉族,江苏泰兴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大学生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药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