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钦
摘要:在實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整体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学科知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能力是学生不断学习成长的重要基础。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本文试图从保证时间、传授技巧和家校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一种误区,即虽然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重要性只体现在阅读是学生获得更深入知识理解的一种途径,缺乏对阅读本身的关注。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时,就被教师的讲解所打断,学生的阅读技巧没有充分的锻炼机会。即使教师传授阅读技巧,学生也缺乏具体实践。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进步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对阅读教学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一、保证时间,打好阅读能力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想让他们在很短的阅读时间内就对课文形成深入的理解是不现实的。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总是急于直接讲授其中的知识点,实际上却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自主阅读效率低下,教师不得不一直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能力及效率提升起来后,会发现课堂时间被极大的解放出来了,花费的大量时间是值得的。
例如,五年级课文《落花生》。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简单的家庭互动场景,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花生不重外表而重实用,人在看待其他事物时,也应该注意其本质;做人时,同样要铭记这一点,与其追求华丽的外表,不如更多想想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五年级的学生身心已经有所成长,但对于这种比较深刻的道理,仍然需要用心去感悟。在阅读时,教师要让他们反复多次的阅读,每次阅读都要思考自己有什么新的收获。在学生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再去讲解中心思想等,师生间就会产生共鸣,效率大大提高。
二、传授技巧,促进阅读能力进步
阅读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流畅的通读课文,但总是抓不住重点,反而盯着其中的某些细节不放,就是缺乏阅读技巧的表现。技巧的获取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让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对于某篇课文应该关注哪些内容或哪些内容直接体现了课文的中间思想,而是要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一种技巧性的阅读习惯。这样的技巧才是学生“自己”的,才能持久发挥作用。
例如,阅读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之所以让世人扼腕叹息,一大原因在于它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是寻常事物可比。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去感受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然后才能明白作者愤怒、悲伤等复杂的情绪是从何而来。比如提问:“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世界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怎样影响到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到课文的感情逻辑。
三、家校合作,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相对数之不尽的课外读物来说,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问题在于,课外阅读大多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使有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教师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同时关注所有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为此,教师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为家长指出应该关注的要点及基本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在家长的配合下培养起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把自己阅读教学中用到的一些小技巧教给家长,供家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所用。同时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群,家长在遇到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时,可以先通过家长间的互助交流去尝试解决,无法解决的教师再及时介入,利用家访或“三方沟通”等方式加以处理,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这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也是一种锻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讨论重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实践研究成果。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广大教师去努力解决。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的基础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收获更大的人生价值,乃至推动他们成为国家社会持续发展的栋梁。希望广大同仁能对此提起更多的重视,加强创新实践,让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工作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冯红梅.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N]. 发展导报,2018-12-2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