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三步棋”提高合作性学习成效

2019-09-10 07:22胡苏蔹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参与合作评价

胡苏蔹

摘要:如何使合作性学习更有成效呢?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下好以下“三步棋”:一、合作之前的“引”;二、合作之中的“导”;三、合作之后的“评”。教师应该在讨论之前给学生找准合作的“点”,使学生用上得当的“法”,并为其选好合作的“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则要随时引导学生回归讨论的“道”,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在学生汇报之后,还要补学生未说或说不全的“短”,再设法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乐”。

关键词:合作  准备  参与  评价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日本的佐藤学教授也曾指出:“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挑战,作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倡导并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会合作、爱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或许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惑:课堂上,我已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了,而且看起来各个小组也是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可为什么在汇报交流结果的时候,学生们却都鸦雀无声,或者回答得文不对题了呢?很显然,这一疑惑暴露出这样的合作性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是完全没有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合作”起来,使这种合作性学习更有成效呢?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下好以下“三步棋”。

一、合作之前的“引”

要想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師应该在讨论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这些准备一定要充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合作学习的成果。

1.给学生找准合作的“点”

小组合作到底要合作什么?这是合作交流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那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简单的是非问题,就毫无合作交流的必要和意义。所以,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在课文的重点处、疑难处或有争议、有探究价值的地方挖掘出学生的合作点。

例如在教学《纪昌学射》这篇课文时,我就选择了“纪昌最后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是个关乎这则寓言寓意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所以就很有讨论交流的必要。

所以说,只有那些让学生觉得有疑惑、感兴趣并且想知晓答案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小组讨论中去。这样,接下来的小组讨论才会既热烈又有效。

2.使学生用上得当的“法”

明确了“要交流什么”这个“点”之后,就该让学生懂得“该怎么交流”这个“法”了。

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及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要提前组织语言,尽量做到既简洁又要有条理;每个人发言的时间不能过长,音量也要适中,在让本组同学听清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在同组成员发言时,其他人要注意倾听,并试着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还要敢于质疑,乐于评价。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个别孩子夸夸其谈、拖延时间,而其他同学又觉得事不关己、做着无关事情的现象。同时,也不会因有的孩子声音太大、太过忘我,而打扰到其他各组的讨论。

3.给学生选好合作的“伴”

一般来说,课堂上学习小组的组成均是按照就近原则,以前后桌四人围在一起为单位。但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出小组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凸显学习小组的优势,也要适当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水平、交往技能、遵纪情况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合理调配,尽量使每个组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且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也不能悬殊太大。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互补互助,又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从而为接下来合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还要在每个学习小组内确定一位学习能力好、发言积极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织、鼓励本组成员有序且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二、合作之中的“导”

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学生就开始了正式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和一个“局外人”一样,忙着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之中。

1.拉学生回到交流的“道”

因为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难以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去,所以在讨论的时候很容易“跑偏”,会不自觉地脱离应该要交流的问题或中心。特别是在进行每个“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练习时,经常有孩子说着说着就扯到不相干的内容上去,并且还把其他孩子也给“带跑”了。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及时去发现,并且通过“你们现在好像不是在交流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哦”这样的直接提醒,或采用自己的语言引导,把学生的话题拉回到原来的“道”上来。

2.教学生解决交流的“困”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有些问题因为比较抽象或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等,所以会有些难度。在讨论时,学生往往难以答到关键点上。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通过引导,解决他们遇到的困境,让他们突破瓶颈,顺利释疑。

例如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就让他们对如何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进行交流。因为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理解,所以不知从何处入手。我就通过“这个黑洞洞就是指天色黑暗吗”“生活中遇到哪些情况也可以叫作‘碰壁’”等一系列小问题来为他们搭台阶,从而引导他们顺利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3.找学生汇报交流的“口”

教师在进行各组巡视指导的过程中,除了“引导”这一职责和任务之外,还应观察一下组内各个孩子的现场表现情况,听一听谁的说法更加准确,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加出色,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中选定那些答案有新意且胆量大的孩子作为接下来汇报交流成果的主要对象,有的放矢。这样,才会避免在反馈时,遇到被点名的学生因说不出个所以然而冷场,或主动汇报的学生答案重复单一的现象。

只有在讨论时百家争鸣,反馈时见解独特,才是让师生都满意的合作性学习。

三、合作之后的“评”

在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交流成果之后,教师不能简单以一个“好”就匆匆带过,因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果未被重视,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态度。所以,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好“评价”这一“法宝”。

1.补学生自主汇报的“短”

在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成果的时候,教师应用心倾听,发现其中答得不够全面,或分析得不够精确的地方,再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互相补充。最后,通过口头小结或者板书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最终答案,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中,在交流汇报“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哪些”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说的都是金钱、地位、名利这些较为显而易见的内容。这时,我就问学生:“当你作业没有做完,可是马上就要播放你爱看的动画片时,你有什么感觉?”“当你在复习看书时,很多同学来喊你一起出去做游戏,你又会如何?”这时,学生通过进一步交流明白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或物也同样属于“有诱惑性的鱼”,想要战胜它们,同样需要极大的毅力。

2.让学生体会汇报的“乐”

最后,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性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评选出“最佳回答者”或“最佳创意者”等,促使每个组员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都能更用心地去思考,力求让自己的解答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让大家赞许。还可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评选出“合作学习之星”,并给予一定的奖勵。这样做,就能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对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参与合作性学习的浓厚氛围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 “合作性学习”这个曾被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学习方式,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做好合作性学习“前”“中”“后”三个过程的整体把握工作,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既扎实又有效,从而真正达到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参与合作评价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