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别哭》的“酷儿式”反抗

2019-09-10 12:55乔茹孙静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乔茹 孙静

摘要: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本质上是对女性主义和同性恋理论的直接繼承和发展,该理论为人们看待性这一维度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和更为广阔的思维方式。《男孩别哭》作为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酷儿电影,因为其题材的特殊性在当年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本文拟从酷儿理论出发探讨该片对性别秩序的解构。

关键词:酷儿理论;男孩别哭;酷儿电影

酷儿理论在西方已经兴起了二十年,酷儿电影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同内容,国外对酷儿电影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国内关于酷儿电影的研究却处在萌芽阶段,这篇论文在此基础上,从酷儿理论出发,重点分析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酷儿电影——《男孩别哭》,通过对它的分析,进而发掘酷儿电影的本质,探讨影片对性别秩序的解构。

《男孩别哭》被普遍认为是1999年最成功的新酷儿电影,该片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欧洲影展最佳“非欧洲影片”提名;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主角奖等众多奖项。影片讲述的是199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名叫蒂纳·布兰顿的21岁女孩,自认为是一个性别不清者,一直把自己视为男孩,她的成年生活都是以男性的身份度过,为回避法庭诉讼,她来到陌生的小镇瀑布城,化名布兰顿·蒂纳,她向所有人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性别,成功的使镇上的人们相信她是一个身材偏小但英勇无畏的男子汉。纯真帅气的布兰顿与桀骜不驯的女孩拉娜相爱,同时她还与犯有前科的约翰和汤姆成为朋友,但当她的真实性别被发现后,只有拉娜坚定的和她站在一起并继续爱着她,她的行为却惹怒了约翰和汤姆,这两个人出于仇恨和报复的心理,残忍的强奸并杀害了布兰顿。

该片取材于1993年发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真实事件,本片导演金伯利·皮尔斯在知道这个事件后,花费了五年的时间研究布兰顿的生活,并对同性恋、变性人族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还亲身前往法庭旁听走访了当中一些关键人物。影片在保持主要情节真实的基础上,以好莱坞罕见的情感方式,书写了一部充满力度和悲剧意味的浪漫诗篇。

《男孩别哭》塑造了九十年代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作为一名想成为男性的女性是如何寻找自我认同,建构自身社会性别,寻求真爱的心路历程。影片在开篇不久就已经向观众说明同性恋在布兰顿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被认同,并且会受到人们极度的厌恶。她每一次对情感的认真付出都在被发现其真实生理性别后而宣告失败,只有同拉娜的感情使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认同感与安全感,于是她迫不及待的想要带拉娜离开这所小城镇,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用一种无意识的反抗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约翰,其形象是非常传统的男性形象,他身材高大、一嘴络腮胡,不论是在朋友中还是家庭中他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整日不是混迹于酒吧就是到处惹是生非,在片中他的状态是不安的、爆发的、控制欲极其强烈的。整部影片都可以看出约翰对拉娜的占有欲是非常强烈的,虽然他已经和拉娜分手,但对他而言,拉娜一直都是属于自己的,甚至拉娜的整个家庭都是属于他的,在拉娜的家庭中,他可以感受到作为父权制社会中一个男性所应有的权威感,他像拉娜的父亲一般保护着她同时也管束着她,他可以无所顾忌的随意出入拉娜的家庭,无视对拉娜母亲的尊重,从种种行为中可以看出约翰的传统男性气质是非常浓厚的。

片中还安排了另外一个酷儿,即布兰顿的表哥朗尼,影片用极少的信息告诉观众朗尼也是一个同性恋,但即便是同为弱势群体的男同性恋,对布兰顿的男性身份也不能认同。在影片开篇场景中,布兰顿的兄弟对她说:“如果你是个男人,我会跟你上床。”这句话揭示了两个人的身份:布兰顿是异性癖的女人,而她兄弟是男同性恋者。在她兄弟看来,即使布兰顿的装扮和心理如何男性化,她依然是女人。他明白布兰顿的问题,却不能认同她对自己社会性别的改变,“不是男人”就不能做男人的事情,生理性别是无法逾越的界限,他们两人都生活在小镇的边缘,但布兰顿对自己性别的否认使她面临比同性恋者更严苛的指责。

由此可以看出,布兰顿生活的社会环境,男性具有绝对的权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约翰得知布兰顿原来是女性时,他粗暴的扒光布兰顿的衣服,将布兰顿是女孩这一事实摆放在所有人面前,导演在这个场景中运用心理蒙太奇,让穿着衣服的布兰顿观看被脱光衣服的布兰顿,从而强调布兰顿不愿意面对自己身体是女性的事实,进一步强化了约翰的权威性,然而约翰和他的朋友汤姆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用强奸来逼迫布兰顿面对自己真实的性别,对他们而言这并非占有,而是泄愤和羞辱,是约翰重新建立和确认自己男性权威的极端方式,但即使如此,拉娜依然坚持和布兰顿在一起,拒绝约翰,女性拒绝自己而选择与同为女性的布兰顿,进一步蔑视了男性社会的性别秩序,约翰最终举枪将布兰顿杀害,他可以和男性的布兰顿成为朋友,接受她和拉娜的情侣关系,却不能接受女性布兰顿做同样的事情,男权社会赋予他审判这个僭越者的权力,而男人的暴力本性毁灭了女性。

该影片同以往的酷儿电影有很大不同,以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出主人公因为其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性别身份而遇到的重重阻碍,因为时代的不同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真实事件中的布兰顿最终以死亡来换取人们的反思,而饰演布兰顿的希拉里·斯旺克却因为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到主流媒体的认同,由此可见,对于酷儿这一身份的解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巨大的变化,从新起的酷儿理论来分析这部影片,这种同性之爱解构了异性恋机制中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欲三者关系的必然性,证明了人类性倾向和性快感多源性的可能,否定了异性恋机制的排外性和绝对性,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性秩序。

参考文献

[1]李二仕.纯艺术:酷儿电影 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另一种诠释[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129

[2]葛儿·罗宾等,李银河译﹒酷儿理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