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德育工作被摆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是确保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然而,用力工作只能合格,用心工作才能优秀!要真正落实德育渗透,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让学生真正的从内心出发,感受德育的重要。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德育渗透,应从“心”开始。
细心聆听,用心了解,以小见大
以手机管理为例,学生手机管理难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学生手机进校园的问题,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面对的。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家长意识到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呢?2018年3月下旬我便处理了这样一起事件。
某一天上午,我正在会议室开行政会,这时候九年级(2)班的班主任罗老师推开办公室的门,气呼呼地说:“王校长,我没有办法了。”我还来不及开口,罗老师便将他没收本班一位李姓学生手机的事情一股脑说了出来。罗老师说今天上课时,他没收了班上一名李姓同学的手机。李同学不但不交,反而还质问他带手机违反了中学生守则哪一条哪一款,甚至用人身安全威胁罗老师。罗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李同学就是不上交。之前其他老师也曾因手机一事到罗老师那里投诉该生。罗老师多次找家长沟通,但是家长却并不认同,并让孩子不要交手机,如果老师强行收缴就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罗老师表示实在没有办法了,要么开除这个学生,要么换掉他这个班主任!
我细心聆听了罗老师反映的情况,当即决定中断行政会议,先帮助罗老师处理这件可能导致学校和家庭产生强烈冲突的事件。在用心了解该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既往经历后,我意识到这个学生是个特殊的孩子,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行为表现,均有不良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该生因家境富裕,偶尔还送给班里其他学生一些物品,宣传一些江湖之道。这样发展下去,不光是手机的问题,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保证,甚至连这个班的孩子都会形成错误的“三观”。
面对如此难题,我沉静片刻,心中盘算出一个完整的系列计划,决定按如下步骤,彻底解决“手机鸦片”带给学生和学校的困惑。
1.查案由,抚老师,定方案,平事态,有效化解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我先通过细心聆听罗老师反映的情况,开始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明白了事件的真相,心中也做了责任的划分:学生顶撞老师,并扬言要“收拾”老师,这是学生的不对,家长无限纵容孩子且有不当“三观”的言论引导,这是家长的问题,老师当众毁掉学生的手机,这是班主任的责任。再逐步给罗老师做工作,先肯定了学生的不对和家长的不对,对罗老师的严格管理提出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过于情绪化,而当众毁掉学生手机的做法,不够恰当。冷静后的罗老师也表示接受。最后,我提出罗老师要以大局为重,能够约谈家长,并向家长为毁掉手机一事道歉,同时提出照价赔偿的请求(学校和罗老师各自承担50%的费用,学校负有对班主任监管的过失责任),罗老师没有异议。
2.巧引导,善批评,引根据,创和谐,让学生和家长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了问题的错误。事后李同学在爸爸的陪同下,到我办公室承认错误;我立即邀请班主任罗老师到来,参加此次事态解决过程,并根据罗同学的日常表现和本次事件性质,和罗老师一起对他进行教育:首先,让李同学针对自己对班主任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向班主任道歉;然后我和班主任一起,针对李同学的日常表现,逐条进行教育。在我和罗老师有根有据、引经据典的教育下,李同学彻底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绝不再发生此类事件,并会主动帮老师教育其他同学遵守学校规定。
3.借东风,发倡议,禁手机,净校园。我借助此次事件,对全校学生的手机管理问题进行了全面治理。召开各学部德语负责人会议,强调“禁机行动”重要性,并发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活动,呼吁家长投入到“禁机行动”中来。之后,由各学部班主任组织观看、传阅,并写出观后感、读后感。还召开了“拒绝手机诱惑,创建书香校园”的主题班会,并在学校醒目处的宣传栏中,出版“手机对学生的危害”主题栏目。号召各班出一期“我要拒绝你,可怕的手机”黑板报。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和行动,借助此次事件,是的较为棘手的“手机进校园”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当校园德育问题发生时,我们只有细心聆听事件的经过,用心了解事件的缘由,深入调查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耐心处理,爱心付出,怀抱一颗责任心
以学校常规管理中的班级管理来说,班级管理是德育渗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德育教育离不开班级管理,管理班级就犹如运筹一堆沙子,如果不做处理,那么这堆沙子就永远是一堆散沙。如果处理不当,那么这堆沙子就有可能变成“沙尘暴”。严谨的班级管理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班级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体制,创建了良好的班风,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进而保证大部分同学顺利的成才,德育便能有效的渗透其中。而对于班级管理,我们则需要拥有一颗爱心,付出一颗耐心,怀抱一颗责任心。对此,我校的优秀班主任常老师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建班之初,常老师发现有少部分学生从过去就养成不受约束,不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一个新环境中,这种不良习惯会在短期的潜伏,过后逐步暴露出来,于是她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把问题消灭在初始阶段。同时,她还细致耐心的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大力表扬后进生,让他们在表扬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班会课上,常老師向学生介绍学校近几年辉煌的高考录取情况以及往届优秀毕业生骄人的成绩以及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优秀表现,这些信息不但让新一届的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信任,对学哥学姐产生了敬佩,同时也对自己的高中学习产生期待和向往,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常老师利用这个契机,逐步在班上加大宣传气氛,形成舆论: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都有赖于班级规章制度做保障和个人高考目标的树立。她的这种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家长及学校的认可。
和责任心从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如: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学校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常老师引导学生从网上获取优质丰富学习资源,并通过向学生发送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时积极励志的信息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力的人。
常老师的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班主任所拥有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些都为德育的有效渗透打下了基础。
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德育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日积月累,是一种厚积薄发。古语有云:“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只有从“心”出发,德育教育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