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莉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努力地挖掘它,加大对学生的唯物辩证法教育渗透力度,提高课堂教学中辩证思维教育含量。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把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形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实践,注重寓教于乐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处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地等待着结论降临,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摸、爬、滚、打,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实践能出真知”,让学生亲自来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思考分析转化,激活学生思路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完整的网络体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一些数学的问题,并适时转化,思維就会被激活,思路就会得到拓展。如,我教完“认识比”这一小节后,设计了下面一题:甲、乙两数相加,和是240,相除,商是0.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这种“按比例分配”的变式题,开始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启发学生联想到除法与比、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相互转化,经过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转化,得出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打破教学常规,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经验去思考问题,容易被许多司空见惯的虚假现象迷惑,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数学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应用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去类推,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有时也会将他们引入误区而不能自拔。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用辩证思考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消除定势,让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圆柱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圆柱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圆柱的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圆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大部分都一样。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探究,经历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勇于探索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必须让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发现新知。学生掌握了辩证思维方式,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全面地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照这样计算,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当学生掌握了根据行程问题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没有罢休,利用这道题,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寻求新的解题策略。用语言激励他们:看谁还会用其他方法解答出来?学生们跃跃欲试,动手画示意图,根据图意寻找联系。经过一番探求,学生得出以下几种新颖解答方法:①18÷0.4②18÷2×5③18+18÷2×3④18×5÷2⑤18+18×3÷2⑥18×1÷2/5⑦设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2/5X=18。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智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进行辩证思维的过程,边探索,边获取新知,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5,0(12Z).
[2] 陈卫东.学生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7,0(7X).
[3] 闫晶.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J]. 科学中国人,2017,0(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