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锦
一 我和《劝学》之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讲教材里边自然少不了《劝学》。我会讲到这篇课文的重要性。刚上高一,《劝学》不仅统领了高中所有语文学习,而且统领了其他学科,更统领了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正像荀子所讲,“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意思是说,就好像提起皮袍的领子,用五指去理它的毛,则裘上的毛全顺了。所以,理解好《劝学》这篇课文,对我们的学习真的是很重要。
二 天花乱坠的比喻
无疑,《劝学》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而且它的比喻不是“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天外”,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说一说荀子《劝学》全篇,用哪些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重点讲一讲其中五个段落。这些比喻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他说靛青这种颜料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要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的温度低。意思是说,通过后天的学习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然后又说木材经过绳墨的测量,斧锯加工,可以变直,金属的刀具经过磨砺就可以变得锋利。这个意思是说,后天的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既然学习有这样的意义,这样重要。那么,我们一生当中的学习能够停止吗?(四个比喻)
第二段说到,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到深谷边,不知道地有多厚。你不学习先王遗言,就不知道学问有多大。所以荀子非常重视后天的学习努力。然后他引用了《诗经》里的话,说作为君子,不能常常安逸,对于一个恪尽职守,喜爱正直的人,神是会保佑他的。一个努力学习的人,他的命运通常不会错的。因此我们知道了,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写的励志美文,格调是如此之高。(两個比喻)
第三段,作者讲到,你踮起脚尖,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远。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但在远处的人却能看到你。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听者却听得更加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这是为什么呢,君子的学习,本来就是善于借助外物的过程。这一段不仅说出了学习的途径,而且也说出了借助外物可以弥补人自身的不足。(五个比喻)
第四段,作者讲到南方有一种鸟叫蒙鸠。它在苇草上用羽毛,毛发筑巢。结果风一吹来,蛋也打了,鸟也死了。不是说你这个巢不好,而是说筑的地方有问题。你看西方有一种植物叫射干,高不过四寸,但由于他站在高山之上,就能面对这百丈深渊。兰芷是一种香草根,但是放到臭水里面,君子不会接近它,一般人也不会佩戴它。所以说,君子生活求学的环境很重要,交往的师长朋友很重要。为什么?走路要直,做人要正。这是第一层。(三个比喻)
第四段第二层说道,万物的兴起,都有其原因,荣辱的到来,必然根据你的德行。肉烂了,鱼烂了就会生虫子,德行不好,就会产生灾祸。太刚强容易断裂,太柔弱容易被束缚。言行邪恶污秽,自然招怨。火往干燥的地方烧,水往潮湿的地方流,草木茂盛就会有野兽,聚集其中。立好靶子,弓箭就会射来,林木茂盛,刀斧就会砍伐。绿树成荫,众鸟就会飞来。有了醋酸,蚊虫就会聚集。所以说君子,你学什么是很重要的。其中有一句叫,怠慢忘身,祸灾乃作。你不管学什么技术,德行这一块不能有缺损。在荀子看来,在古人看来,德行的养成无疑是最重要的。(十二个比喻)
第五段,堆土成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就会在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培养品德,智慧就会自然获得,精神就会得到提升。所以说不积累一步半步,怎么到达千里?不积累小的河流,怎么成为江海?千里马跳一下,它也不能走十步远,劣马走十天的路程,成功在于它的不停止。同样是雕刻,你要中途而废,朽木都雕不断,你要是坚持不懈,金属石头都可以雕成作品。有一种小动物叫蚯蚓,他没有强健的筋骨,锋利的爪牙,却能够向上吃到土,向下喝到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再说螃蟹这种动物,八条腿,两根钳子。只要不是蛇和泥鳅的洞穴,它就没有住的地方。难道不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吗?所以说,神思不专一,就不会获得明达。不去默默无闻的做事情,就不会有显赫的功效。走歧路的人不能到达目的地。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包容。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事物。腾蛇没有脚,却能够飞到天空当中。梧鼠有五种本领,但最后却处在困境当中。尸鸠这种鸟有七个孩子,但是它喂养它们却平均如一。君子应该像他们学习这种专一啊。这一段里边讲到了君子学习的方法与态度,那就是要懂得积累,坚持,专一。(十七个比喻)
文章凡是比喻,多以骈句写成,句法整齐,内容贴切。你能不爱这篇课文吗?你能不信服荀子的说法吗?
三 谁劝学,劝谁学,学什么,怎么学
谁劝学?君子。你看,荀子没有说我荀子鼓励大家学习,而是说君子说了,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儒家和道家都讲圣人,但圣人的意思不一样。儒家的圣人讲仁德。道家的圣人讲无功无名无己。而君子是只有儒家讲的。儒家讲的士,君子,圣人三种人,在学习的根本目的,即德行要求上,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圣人是最高阶段,达到最高境界而已。
劝谁学?弟子规里讲,圣与贤,可驯致。儒家认为每个人,只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都可以成为圣人的。或者说至少可以成为君子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荀子劝谁,是劝那些想成为君子圣人的人。这样的人是区别于邪僻小人的。
然后我们再看学什么的问题。弟子规里讲,有余力,则学文。这话说的多好。这就是讲古人首先强调要学习的是德行。德行修养不到位,学多少文都没用的。那些只知道给经书做注释的人,叫陋儒,不遵崇礼法,不知检点自己行为的人,叫散儒。
荀子强调“先王之遗言”,“积善成德”,“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原先王,本仁义”,“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德操然后能定”。这是学习的根本内容。那么如何去完成这些道德的修养学习。荀子再三强调“礼”。我们知道佛家和道家更强调内心的修养。儒家则讲内外兼修。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显然“立”比“言”要重要得多。
所以文章从第七段开始,反复讲到“礼”的重要性。说学习是“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学至乎《礼》而止矣”,“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荀子讲德行的修养是有方法与途径的。怎么完成这个德行的修养呢。我们知道《论语》讲君子人格。《劝学》里也有很多以君子开头的句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要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都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来学习。“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君子居住一定会选择好的环境,交友一定会选择贤德的人,是为了远离邪恶而接近中庸,正直。中庸是理想,正直是美德。“君子慎其所立乎”,君子一定要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所处的环境十分谨慎。“君子结于一也”,君子一定要用心坚固专一。
荀子讲到了学习的方法途径与态度。比如有借助外物,坚持积累专一,接近并仰慕贤德的人,学习礼仪等等。在文章的结尾,荀子又讲到几个词“一,全,尽,粹”,“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贵其全也”。全面完美彻底精粹,其实都在专一这一含义之内。专一是实现那样的学习境界的重要途径。意思就是说,荀子在所有的方法态度中,更强调专一,专心致志的重要性。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孟子强调练就浩然正气。君子和大丈夫结合起来,坚定的不只是他的精神信念,还有他的思想认识。
以上这篇文章更多是作为荀子作品的一个推荐理由,稍微长了点,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