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虽有耗费,所得经济回报更大

2019-09-10 06:5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大炮财政支出

  抗美援朝战争自然付出了极大代价,直接战费为62亿元人民币,不过这一花费在当时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算很高。若将损失与收益相比,确如毛泽东在参战前所预见的“参战利益极大”。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的国民收入共达1700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500亿元人民币,战费只占同期国民产值的3.6%和国家财政支出的12%。由于开展了增产节约和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国内仍能有比战费更多的财力保障经济恢复,战争期间每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5%,真正做到了“打仗建设两不误”。

  新中国刚建立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抗美援朝战争前期所用的装备主要是利用过去国内战场的缴获品。对此,斯大林立即表示,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他说:“中国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我們供应武器装备。”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如装备多少师团,苏联援助多少坦克、大炮、飞机以及装备机械化部队和特种部队等。他还替中国设想,把战争同改造部队结合起来。

1951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72架先进的米格-15战机,中国用苏联提供的这批战机装备了6个空军师,极大地弥补了空军建设的空白。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使斯大林对援华更加慷慨,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加上赫鲁晓夫所增加的15个项目,形成了有名的“苏联援建156项目”(最后落实为154项目),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只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在不到10年时间,中国能用百亿元人民币就建立起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础,这在世界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如果新中国不进行抗美援朝这一战,取得这样的经济回报也是不可想象的。

猜你喜欢
抗美援朝战争大炮财政支出
流浪狗和大炮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领悟新教材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心理战初探
声波大炮